这个罪名,谁都不敢背,就是蔡京自己,也暗自庆幸,若不是得了周铨提醒,他始终对北伐持消极态度,恐怕这个大黑锅,就得自己来背了。
赵佶怒不可遏:“他也不能在京师里当街纵火,还威胁杀人!”
“陛下,这不是他第一次,童贯、燕王敢做此等事情,便应当对此有心理准备,岂能他们闯的祸,由官家来承受这损失!”蔡京说到这,又咳了声:“况且,朝廷如今……经不起大波澜!”
朝廷确实经不起大波澜。
前线败阵的确切消息已经传来了,童贯带去的三十万大军,如今收拢到手的只有区区六万,剩余二十四万,不是阵亡就是逃走。童贯几乎每天都派信使,送来告急文书,每天都有自己寡不敌众,只能后撤一城的消息。周铨在燕地打出来的州县,尽为辽国所复,童贯本人退到了保州,而辽国也跟随而入,已经进入了此前宋国的本土。
更让人担心的是,辽国内部集结大军南下,他们竟然弃上京道不顾,而是全力经营南面,似乎是准备北面的损失南面补。
童贯也说了他的应对计划,就是“借师伐辽”,他已经派人联络金国,不日就有回信,到那时战局或者会有改观。
但是,金国真的会动手么,童贯能撑到那个时候么,若是辽人不管不顾,全力南下,此时河北之地,已经没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动,用什么来防备辽人突破黄河,抵达东京?
“那依卿之言,当如何是好?”赵佶沉重地呼吸了几下,然后问道。
“请以宗室为使,晓谕宣慰;将带头冲击东海商会者,明刑正典;户部出资修复商会大楼;明旨处罚童贯与燕王,使其出资偿还战争债券……”
听得蔡京说的一连串条件,赵佶眉头直皱:“这岂不是示弱于周铨,朕恐如此,周铨更为猖獗!”
“陛下还要调走何栗,另择人选知海州,将宗泽调入京中,使其入兵部任职。这些做好之后,陛下下诏责之目无王法,罚俸罚金,这罚没财物,可转入府库之中,罚得不防重一些,百万贯左右……再就是令其献大炮八门。”
赵佶原本是不耐烦的,甚至可以说是愤怒,但听着听着,他听出了蔡京言下之意了。
“太师之意,是试探他?”
“对,若周铨真有反意,必不肯受罚,到那种地步,官家唯一之计,便是选将调兵,与辽人和谈,准备将周铨逐出大宋。若他愿意受罚,官家在宫中便可高枕,责令有司练出精兵即可——无论如何,兵权不可给周铨!”
赵佶微微点了一下头,蔡京观察到这一点,知道他心动了,又接着说道:“令其献纳火炮,更是试探,若其献出,可用于京师防御,陛下何吝王爵之赏,若其不献,陛下此后当须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