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字可不是凭空而来,他与张祖虽然并未谋面,但有两件事,却已经让他印象深刻。
当年,秦夏议和,西夏人欲迎娶靖佳公主入夏,派了迎亲使节入秦提亲。
那时,景帝已经意动,也许只要西夏使臣到了长安,这事也就定了,正是他赵石,联结了李匪,又暗中送信与张祖,最终有了洗劫西夏使臣队伍,使得和亲之事无疾而终。
而且,随后李匪率西北马匪入吐蕃低地,并能在吐蕃低地站稳脚跟,实际上都离不开西北镇军的暗中支持。
在这件事上,算是赵石欠下张祖一个大大的人情,也让赵石清楚了,西北镇军指挥使张大将军,就算没有折大将军的威望和领兵之能,但在心胸手段以及魄力上,世上也没几个人比得上。
而且,后来几年之前的长安之乱,有他片纸相邀,便有张承率兵汇合吐蕃骑兵,挥军长安,而那个时候,张祖已经病重,还能有着如此决断,几乎将西北张氏一门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他的身上。
这样一个人,若是生而逢时,不定能掀起多少风浪波涛出来呢,可惜,当天下风云涌动之时,此人已然老去……
而之前,他和西北张氏的关系,也很简单,互为依靠,暗中相互扶持罢了。
但到得如今嘛,他已经晋身为兴国公,冠军大将军,为大秦诸位大将军之首,身上还有着枢密副使,国武监山长这样的职衔,今日,更是伐夏诸路兵马总管,手里握着数十万大军的兵权。
可以说,现在西北张氏,已然处于他的庇护之下,若是没什么意外,只要他在一天,西北张氏无须做什么,自然可享尽荣华富贵。
现在其实就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张峰聚真正晋身大将军是早晚的事情,真要论起来,他立下的战功,比杜山虎还要多上许多,之所以到得现在,还不能真正跨过那道门槛,不但是因为他的年纪,还因为受了家族拖累。
一门之中,出现两位大将军,在大秦,除了折种两家,再无旁人,加之,一个手握西北镇军兵权,一个游离在外,与大将军赵石情同手足。
这样的西北张氏,别说折种两家不愿意见到,就算是当今陛下和朝中重臣们,也要忌惮万分。
所以,伐夏之役过后,西北张氏肯定要迎来一个巅峰,张承,张峰聚,都要往上走一步了。
所以,右路兵马,西北悍将张承只能做个押粮官,种遂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压一压西北张氏,战后论功行赏,也好留下余地……
这不以各人的意志为转移,战后,他能保张家出一位大将军,另外一位如何,却要看朝廷的意思,而在张承和张峰聚之间做出选择,结果应该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