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准备大战

只能是尽量陪伴了。

时间紧迫了,他要快点加速战争的进程。

这军队已经操练很久了,而这些年对蒙古大军不断的骚扰,而是不断削弱对方的力量,最重要是这些年对战场武器的改进。

杨过感觉时机差不多了,他要集结三十万大军,在所有势力的配合下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摧毁前面的阻碍。

而这次他要御驾亲征,不是荣归故里,就是战死沙场。

既然已经做了决定,现在就要提前做准备。

宋金停战后,南宋国土相较于北宋而言减少了三分之一,大量的北方汉人成为金国的子民。由于人心思宋,很多北方汉人冒着巨大危险穿越边境,进入南宋,并为抵抗金国入侵出谋划策,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长期身处敌营,归正人对金国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如果重用他们势必能够知己知彼,帮助南宋取得更大的胜利!

杨过已经启用一批北逃回来的义士。

对于南宋而言,如果想要阻挡蒙古的铁蹄,最好的办法是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山川之险阻挡蒙古南下;次之的方法是收复“潼关黄河”一线,依靠潼关和黄河的天险作用,巩固三京之地。

但是黄河冬季会结冰,这对于蒙古而言明显更有利!

再者,在小农经济时代,南宋根本就不具备千里迢迢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条件。因为北方气候变化大,因此可供南宋北上的之间之后夏秋两季,时间一长就必须撤军。

而对于蒙古而言,如果南宋占据了黄河一线,就意味着蒙古灭金带来的灭宋红利全部失去。而如果南宋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则意味着蒙古没有在灭金战争中得到任何好处!这是不可接受的!

长期以来,蒙军都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机动性强。而南宋则常年以步兵为主力,机动性差。这样的条件下,想要彻底击败蒙古,除了战斗力要强,还要“以不变应万变”,依靠山川河流阻挡蒙古的铁蹄!

杨过召集一群忠良的大臣一起商量这场大战。

另外一边,杨过已经书信八百里加急通知郭靖。

这边商讨完作战计划,就要开始集结兵马,而兵马统一前往襄阳,然后从襄阳一路横推北上。

最后的决战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所谓三军未行粮草先行。

这里的粮草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