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李太后点头,“好。”

母子两个的对话比较简单,李太后叫了琼枝姑姑,让她吩咐人摆饭。

母子两个的份例太多了,桌子摆不下。

李太后对景仁帝说道,“皇儿,我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以后让宫里把份例减一减吧。一粥一饭来的不容易,我如今不事生产,白用这么多东西,增添百姓负担。”李太后私下和儿子在一起,自称并不是那么严格不变。

景仁帝摇头,“母后,儿臣虽说富有四海,也没能以天下供养母后,若连这几个菜都减了,儿臣如何能安心。”

李太后也不勉强,“皇儿孝顺,母后很高兴。”

景仁帝往李太后碗里夹了一筷子菜,“母后整日在宫中,不免无聊,明儿让二位皇姐进宫陪母后说话。”

李太后笑嗔,“胡说,你姐姐们孩子一大群,天这么冷,进宫规矩又多,让她们在家吧。快过年了,到时候宫里就热闹起来了。”

母子两个一边吃饭,一边偶尔说几句话。

等吃过了饭,景仁帝就要走,李太后又叫住了他,从卧房里取出一身外衣,交给了张内侍,“这是我闲来无事做的衣裳,皇儿拿去家常穿。”

景仁帝谢过李太后,带着张内侍走了。李太后站在门口,目送儿子出了二门。

景仁帝到了二门的时候,回头一看,见母后还站在那里,对着她微微一笑,然后走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景仁帝手起刀落,砍了几个传谣言的脑袋,宫里顿时肃静了,宫外也安静了。

俞大人有了皇帝命令,放开胆子查,最后查到了寿康宫里。

景仁帝接到消息后,一个人在书房坐了许久。他转动着手里的茶盏,慢慢思索问题。

这些日子,他已经知道母后和先生定过亲事又被莫家横插一杠子的事情。母后小时候的遭遇他也知道,得亏那妓子死的早,不然景仁帝早把她碎尸万段了。至于文家人,景仁帝和李太后一样,不闻不问。

这样的生父,不如没有。比起文老太爷,景仁帝更愿意认承恩公做外公。承恩公忠厚正直,是景仁帝最喜欢的长辈类型。

父皇活着的时候,母后从不争宠,是因为惧怕庞皇后和平贵妃?还是母后不想争宠。后来母后做了皇后,对父皇还是淡淡的,是因为先生吗。

景仁帝最不愿意相信李太后对杨太傅余情未了。

景仁帝低头,看到了桌上的奏折,打头一封,就是杨太傅写的。杨太傅把今年吏治情况写了个总结呈上来了,景仁帝还没看。

他知道,先生办差,尽心尽责,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景仁帝原来奇怪,先生酒色财气一样不沾,整个人就跟和尚似的,他到底图什么呢?听说如今他家里妻妾都不宠爱,一个人独居外院。

景仁帝手里的茶盏越转越快。为什么查到了寿康宫?是谁在搅浑水?后妃?先生的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