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絮因奉薛令姜之命,亲自到杏花巷来了一趟,看她的小吃店是什么模样。她先到了月牙儿家,发现没人在,便问一问在巷子里玩竹蜻蜓的孩童。孩童一指巷口的茶店:“在那里修什么‘面包窑炉’。”
那是什么东西?
絮因往杏花巷口走,才走了没几步,就闻到一阵香气。巷子里那两个玩竹蜻蜓的孩童也嗅见了,立刻将竹蜻蜓收进兜里,一道风似的往茶店跑,欢呼道:“面包要烤好啦!”
越往前,香味越浓。还没等絮因走到茶店门口,只见四五个孩子已闻风而来,扒拉着小院的篱墙,探头探脑。一副饿了很久的模样。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这样香?絮因深吸一口香气,竟有些期待。
一定是月牙儿又在鼓捣什么点心了吧!她想着,加快了步伐。
“萧姑娘,你在吗?”
“在呢。”
月牙儿回头,一见是薛令姜身边的大丫鬟,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出来迎接絮因。
见她开了门,一众孩童满眼放光的问:“萧姑娘,我们可以试吃了吗?”
“还没到时候呢,等一等。”月牙儿笑道。
絮因跟着她踏进小院,这本是连同茶店与内宅之间的一个小花园,现在却在西南角砌了一个灶台大小的窑堡。鲁大妞正蹲在那里看望火候,一旁却站了个儒士打扮的中年人。
等絮因看清了那中年人的面容,吓得往月牙儿身后躲。
月牙儿一时有些尴尬,西泰倒是习以为常,温和的朝她们笑一笑:“我是天竺来的僧侣,姑娘别害怕。”
听了这话,絮因偷偷看他,在月牙儿耳畔小声说:“他眼睛怎么这个颜色呢?”
“他……算是海外来的方士,长相与咱们是有些不同。”
西泰笑着摊开手,示意絮因看向地上的影子:“你瞧,我有影子,我是人不是鬼。”
后头不知是哪个孩子在笑,隐约听见一声:“鬼子。”
月牙儿听见了,眉尖立刻蹙紧,回首想认一认是哪个孩子。
可西泰却劝道:“小孩子不懂事,别和他们计较。”
看见地上明晃晃的影子,听见他说的话虽然腔调有些怪,但也通情理,絮因才不那么害怕了。
这时鲁大妞喊了一声:“萧姑娘,火候到了。”
月牙儿忙俯下身子去查看,确认火候到了,她戴上一副厚厚的、用棉缝制了几层的手套,去取面包。
才出炉的面包,摆在竹编成的小篮子里,色泽金黄。是圆形的模样,小小巧巧,散发着甜丝丝的香气。
絮因心里痒痒的,想拿一个吃,但顾忌着自己的形象,只能眼巴巴望着月牙儿。
月牙儿会意,笑着说:“絮因姑娘来的正好,你替我试一试,瞧哪种面包味道好。”
说完,她叫鲁大妞从屋里又拿出一个小竹篮,里头装着另一种面包,看上去有些硬邦邦的。
两个小竹篮摆在眼前,絮因想都不想,径直拿起那篮新出炉的。
她轻轻咬了一口,面包柔软细腻,麦子的清新里还有一丝酒香。内里是用桂花糖蜜炒制过的红豆泥,香醇浓郁。
这可比馒头、花卷之类的好吃多了!
絮因吃了大半个,才恋恋不舍的放下,拿起另外一种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