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是为了你。”太妃笑道:“是我在宫里待腻了,想出去转转!”
知意点头,声音哽咽:“好,奴婢都听娘娘的。”
大婚之日临近,前朝诸事堆积,南胤忙于朝政,也没时间过问太妃的事,也不知道慈安宫已经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宫了。
朝中户部尚书之位空缺,暂由杜雍代管,但并非长久之计,四月里,张梁上书举荐授礼部右侍郎吴宗尚书之职,遭到许多官员反对。
吴宗是张梁的学生,年纪轻轻,也算有勇有谋,可野心勃勃,狂妄自大,这几年树敌不少,并不受人待见。尤其还有康郡王从中推波助澜,反对的声音渐渐地超过了张梁预料。
五月十五,在皇帝大婚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会上,宣布了一道让人目瞪口呆的圣旨。
礼部郎中祝逢时年少有为,德才出众,即日起,接任户部尚书一职。
等旨意一出,平地惊雷一般掀起了轩然大波。
皇帝高坐御座之上,笑容浅淡,看着文武百官一脸茫然,窃窃私语,一时都闹不明白祝逢时是何人。
祝逢时站在群臣之中,乍一听这旨意,还觉得是自己听岔了。
眼见大臣的们视线渐渐汇拢,落在他身上才小心翼翼的站出列。
御史第一个站不住了,疑惑问:“敢问皇上,祝大人可否是立了下了什么大功?”
南胤认真想了想,大楚国泰民安,祝逢时也没机会立功,淡淡道:“无功,无过。”
御史一噎:“既如此,那未经评定,皇上就如此仓促定夺,是否有失慎重?”
前排张太傅的脸色已经不是可以用难看来形容了,南胤摸着下巴,似笑非笑道:“朕要提拔谁,还需要所有人同意?”
皇帝语气轻飘飘的,却带着几分不怒自威的肃然。
皇帝的决定,自然是不容置喙的,还是南胤向来和煦随和,让不少人觉得少年天子缺乏帝王威严气势,不足为惧。
然而自南胤亲政后,一个接一个强硬的手段,不得不让人臣服,例如像今日这样一个看似荒唐草率的决定,令人毫无反驳之力。
祝逢时做事勤勉,为官清廉,南胤看在眼里,此举并非一时兴起。一方面是想给他一个机会,另一方面还是为了让朝中的大臣们看清,这泱泱大国究竟谁才是做主的那个人!
“皇上三思。”
南胤目光深邃,淡然一笑:“祝卿领旨吧。”
祝逢时在一片不见好的唏嘘中领旨谢恩,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