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其实咱们应当见过,前回安事府——”许有龄使一个眼色给她,“还记得吗?”

唐恬怔住。

许有龄眨眨眼,捏着鼻子怪声道,“安事府什么地方,要大姑娘做甚?”

原来是他。

“那日你我一唱一和,把萧冲那厮气得脸黑似锅底。”许有龄哈哈大笑,“对了,刘准怎么处置的?”

唐恬道,“着免北禁校尉,发往固山营。”

许有龄咂舌,“一下子从御前打发到大山洼里头,刘准这一回啊——不知他怎么想的。”

唐恬默默喝茶。

大约她着实沉闷得紧,另外四人自己聊了起来,话里话外说的,说的竟是“废王君”的事——

“圣皇暴怒至此,居然轻轻揭过,可是王君圣眷犹在?”

“绝无可能。”一人摇头,“当日早朝时,若非左相拼死阻拦,王君几乎被当众杖责,半点颜面都没给留,便连中京裴氏的脸面都顾不得了。”

“那为何至今一点消息没有?”

许有龄忍不住插口,“池中台不答应,圣皇如何能废?”

唐恬一听“池中台”三个字,立时来了兴致。

“左右相在殿前跪一日,圣皇理都没理,向晚时分池中台过来,一入殿门,只问了一句话,圣皇便偃旗息鼓。”

三个听众齐齐发问,“问的什么?”

“听闻陛下要废王君?”

三个人六只眼瞪得铜铃大,“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许有龄喝一口茶润嗓子,“方才不是说了,轻轻揭过,再也不提。”

沉默良久——

“池中台为何如此偏袒王君?”

许有龄道,“听闻当年乱军为祸之时,中台被拘廷狱,多得王君照拂。”

廷狱是拘禁朝中显要的地方,进了廷狱的,不是大忠,便是大奸;从廷狱出来的,九成是死人,一成已残废,偶然有一个囫囵出来的,必定搅得天下不安,血流成河。

池青主居然是从廷狱出来的?

一名小内监匆匆过来,“诸位小将军小声些,池中台马上就到。”

一群人俱各闭嘴。

足足一盏茶工夫过云,才听外间官道处脚步杂沓,唐恬扒着窗缝看出去,锦衣净军簇拥一乘肩舆,居然便是往偏殿方向过来——

唐恬匆忙避在门后。

中台仪仗掠过偏殿大门,又呼啸去远。

唐恬劫后余生地拍拍胸口。许有龄也擦一把汗,“中台今日怎么走这边?”

诸人仍旧散坐说话,天擦黑时另三人各自随上官走了。许有龄和唐恬却滞留此间——两家将军久久不出,寻内监打听也是一问三不知。

正等得焦躁,一个人慢悠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