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第二天便不理折乌了。盯着人吃了一筐子萝卜下去,吩咐桑启不准给她吃肉,然后让她教三本书的见解过去。
折乌听完后倒是松了一口气——她还以为昨晚那般放肆,殿下会罚她抄十遍史记呢!
如今只是交见解,还好还好。
她就放下心来,邀请殿下去隔壁宅子看看。
“都挪了好久了,但是您都不让我去看看。”
虽然只隔着一道墙,但是折乌还真的后面没去看过了。她只知道大概的格局,里面如今布置成了什么样子,还真是不知道。
太子殿下道:“那你便先去看书练箭,等孤下朝回来,就陪你去看看。”
折乌乖的很,点头,还专门送殿下到了大门口。眼见殿下登上了马车而去,直到马车走远了,才敢回去。
结果一回去,就见桑启在指挥人搬书。
厚厚的书!
折乌瞬间就觉得不好了。她慢吞吞的问:“这是什么书啊?”
桑启可一点儿也不敢笑,绷着脸道:“是殿下要给您的三本书。”
书是真的三本书,但是这书却很厚很厚,比十几本书合起来还厚!
折乌翻了翻,发现还是史记。不过这回,是邻国大金的史记。
她倒吸了一口气,开始翻阅起来。不过翻着翻着,倒是发现这史记书里面,倒是不光记载了大金的历史大事,还有一些风俗明情。书的笔者倒是都姓沈,前头是由一位叫做沈明臻的沈家先人将大金史书译了一遍,还加上了自己的见解。那见解非凡,竟然用了“养羊论”来形容大金的迁移之路,实在是巧妙。后面,又由他的子孙,一位叫做沈汀的后人补录,补录的大多数是风俗和市井故事。
折乌突然就想起来了,首位镇国公,也就是沈家的祖先,就叫沈汀。
她啧了一声,将书合上,不愿意看了。
她如今对沈家有想法,有芥蒂,有自己的小情绪。
好不容易等到殿下回来,便恶人先告状:“这书不好。”
太子殿下敲她的头,“你日后要对战的是大金,这书里记载的东西是最全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什么好不好的?”
折乌想想也是,便只能继续捡起来。不过,这么厚,看完了得要多久啊?
太子殿下就伸出了一只手,“孤看完这本书,大概用了五个月吧。”
折乌倒吸一口气!五个月!五个月她都能继续练习好几种暗器了。
她最近在学袖箭,这真是个好东西,戴在手上,藏在袖子里,打架的时候偷袭最好了!袖箭的种类多,她不仅要学会用,还要学会如何装,这就要又要学袖箭是怎么做好的,这般学来学去,是最费时间的。但折乌这方面天赋异禀,一个月学一种,韩先生夸她是天纵奇才。
天纵奇才此时看着书苦恼的很。于是头晕脑转的拉着殿下去看宅子,这才清醒了些,也开始露出笑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