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你的职责范围内,你有最大的自主权。”

聊完了正事儿,苏采青说:“每次看到你的工作成果,我就觉得,百货大楼真是损失巨大。我可是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于志新笑了笑,说:“人家可不一定会这么觉得。而且,只有在你这儿,我才算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百货大楼,我完全是按照规章办事而已,不能有太多的自己的想法的。”

苏采青说:“那确实挺惨的。”

“所以,我现在也理解一些,你为什么支持私营商业的发展,也很认同你这样的想法。”

由己推人,又有多少人被体制内的那些规矩,磋磨着时间。如果没有别的路可以走,那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很痛苦很绝望的事情。

“说明你是个明白人。”苏采青说。

闲叙了一会儿,于志新说:“我去了广州的话,文具厂的事情,就要你自己盯着了。手续都已经办完了,就是恢复生产的事情了。这个你比我在行。”

苏采青应道:“我知道了。”

她这次回到上海,计划之一就是要把文具厂的生产恢复过来。

自从打了官司后,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小白杨的产品一直处于终止生产的状态,市场已经空缺了许久了,如果再不尽快恢复,市场怕是会被别人占领了。

说干就干,苏采青去了浦东区,查看了一下厂里的情况,和许多国有厂一样,生产设备老化,生产观念落后,工人们也十分松散。

设备不是问题,王厂长是她的老上家了,设备的事儿不需要多说,他就给了十分实惠的价格,收款时间也有了一些富余,免得苏采青手忙脚乱的。

“我呀,就盼着你好好干,多开几个厂子,那样的话,我这厂子的效益,也就不用我这么操心啦!”王厂长在电话里笑道。

苏采青说:“那就承您吉言,愿我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创造更多的价值吧。”

“你完全可以的,这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