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采青的商业才能,是经过了几辈子的历练的,做这样一个小照相馆的商业规划,当然是手到擒来。她每天坚持看报纸,也是为了了解现在的世界的经济状况和政策环境。经济状况是发展的基础,而政策规定则是红线,二者都能决定一个行业的生死。

梁启恒上过大学,又是书香之家,苏采青说的那些有些超前的理念之类的,他虽然感到吃惊,但也能理解和接受,这也让苏采青省心了不少。

说话最重要的是能说到一块儿,最怕的就是鸡同鸭讲了。

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交流,梁启恒也将苏采青的计划理解得差不多了,他不仅没有任何意见,还把苏采青夸上了天。

“采青姐,你这些想法都是哪里来的?你怎么想到的啊!我的天啊!这些方法,放在绝大部分照相馆上,不,不仅是照相馆,是任何一个商店,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你没去读大学,甚至太可惜了!真的,国家因此损失了一名人才啊!”梁启恒吹起彩虹屁来,也是毫不保留,即便是苏采青听过许多赞美和惊叹,也觉得他真是夸得太走心了。

苏采青笑眯眯地说:“虽然不能去大学,但是能够在你这个照相馆里发挥一下,也不错啊!或许你这里就是我起步的平台呢!”

梁启恒说:“荣幸之至!哈哈!将来你回忆自己的奋斗历程的时候,一定记得我的小照相馆。”

两个人说了会儿闲话,苏采青说:“现在日头没那么大了,我就先回去了。我家的全家福,你要尽快洗出来啊!”

梁启恒满口答应:“那是当然!我用加急的。”

苏采青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苏大壮就快要回去了,照片是要让他带走的。

回到家里,就看到自家的院子热闹得很,小皮猴们竟然都在家里。

“妈!”三胞胎里的大儿子张云星一眼就看到了她。

苏采青应了一声,其他几个也跟着叫妈。

“你们在干什么呢?”苏采青问。

几个孩子立马把她拉到了台阶前:“妈!你看!大舅把这里的水井修好了!”

苏采青才发现,那个本来被荒草遮住的压水井,现在竟然能压出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