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一开始,李福宝那叫一个惨,天天哭天天哭,干活儿时边哭边干,下工之后还是哭,等晚上睡下之后咬着被角哭,李求弟好几次看不下去了,过来替李福宝向李招弟求情,结果险些被李招弟给轰出家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李求弟也就不敢吱声了。

实在憋不住时,李福宝就会跑去他爹娘的坟头上大哭一场,好几次都存了不想活的心思,可他怕疼,上吊怕脖子疼跳崖怕摔得稀烂太疼,更怕寻死不成,反倒落一辈子的残疾想死没有勇气,活着就得吃饭睡觉,可李福宝哪有吃饭睡觉的地方?回老宅去倒是能睡觉,可眼下处处都是冰天雪地的模样,回老宅睡觉能把人给生生冻死,而且没处吃饭。

李福宝只能乖乖回李招弟家,看着自家凶神恶煞的大姐的脸色行事。

久而久之,李福宝也就习惯了。

不就是干活么?

干就是了!

不就是挨骂么?

骂就是了!

而且他也摸透了李招弟的脾气,李招弟就是一个炮仗性格,只要他不主动撩惹,李招弟好说话的很,平日里李招弟和夏光宗吃肉,也不会少他的,也不额外从他饭钱里扣李福宝心里多少还有点感动,大概是他已经被李招弟的暴拳给捶打得服服帖帖。

-------------------------------------

玲-珑火塔有多么好,外地人不知道,夏家庄与李家庄的人却是知道的。

在得知夏家兄弟搞了一个专门烧制玲-珑火塔的窑-子之后,许多人就已经期待起来了,第一批玲-珑火塔烧制出来的那天,基本上是每烧制出一批来就会被人买空一批,虽说价钱不便宜,可夏家庄的人家大多数都不缺钱,买三两个玲-珑火塔自己家用的钱绝对不缺。

再者,这冰天雪地的,绝大多数人都领会到了‘钱财本是身外之物’的道理,撰着银子在手中有什么用?不能吃不能穿的,还不如买个玲-珑火塔好生享受着。

玲-珑火塔买过的人都说好。

有夏家庄的人念着外嫁的闺女怕冷,担心闺女日子不好过,买了玲-珑火塔给送过去的,也有嫁到夏家庄来的媳妇知道玲-珑火塔是个好东西,或是买了送回娘家,接济老爹老娘的,或是回娘家通风报信,让娘家人赶紧来买的谁家没几个关系好的亲戚?

就这样,玲-珑火塔在毫无宣传的情况下,出圈了。

口碑持续发酵的玲-珑火塔简直就是裂变式营销,隔壁镇的人知道了、临江县的人知道、隔壁县的人知道了、清平府的人知道了、省城的人也听说了口碑一路传播出去,那些在家猫冬猫到骨头都酥了的商人们坐不住了。

不就是下雪吗?又不是下刀子!大不了带够吃食,带够穿的衣裳,白天赶路,晚上找人家投宿,只要银子花到位,还怕晚上睡不到暖炕喝不到热汤?

玖拾光整理

商人们再次动了起来。

当商人们来到夏家庄时,不止夏家庄的农场走上了正轨、鱼塘和牧场也都开始正常养殖了,鱼塘是半露天的,牧场里养殖的都是长毛的牛羊等耐冻品种,玲-珑火塔的库存更是将近三万。

大批的货物被带离临江县,大量的银两入了夏晚棠的口袋,与此同时,夏晚棠所推行的纸币也正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同沉甸甸的银两相比,纸币实在是太方便带了,唯一的缺陷就是这些纸币只能在夏晚棠的农场、牧场与鱼塘中用,拿去外面不具备任何的购买力,倒是在夏家庄,许多人家已经私下里用这种纸币来交易了,毕竟她们就在夏家庄住着,不怕夏晚棠跑路,平日里经常去农场中买点东西,拿纸币更方便些。

有一些商人心胆够大,觉得同夏晚棠做了数年的买卖,知道这一家人是踏实做生意的,便选择了相信,将自己拿来的银子统统换成纸币,先进了一批货回去卖。他们计算好了,就算从夏晚棠手里兑换来的纸币只能用这一次,那他们顶多就算是白跑这一趟,这次买卖做完,本钱还是能回来的。如果下次来采买时还能用纸币,那自己只赚不亏,还省了不少事与力气。

夏晚棠知道商人们能有多折腾,毕竟琵琶行中的那一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已然道尽商人本性,可她还是低估了商人们的能耐。

玲-珑火塔实在是好,只要买了玲-珑火塔的人,就没一个不说玲-珑火塔好的,清平府的商人从临江县拿了玲-珑火塔,回家后只是往富人剧集的东市走了一趟,回来时就把这一趟带的货卖了个空空如也。

不只是玲-珑火塔卖的好,冻鱼冻虾与冻肉也卖的好,还有农场里产出的‘四季棉’,都是深得这些富户们喜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