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裴仲文垂下眼帘,掩饰住了自己的惊讶。
原本他来拜见傅筠的目的,就是想要向他阐述这纸能带来的变化,可如今听着公子筠的意思,他显然是自己就想通了,根本不用谁点拨。
之前在都城的时候,看七公子不显山不露水的,可如今看来,这位分明是聪慧得紧,比起其他公子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柏却有些懵:“请恕学生愚钝,公子所言,学生不甚明白。”
傅筠笑道:“这些日子你应当知道了,读书人比拼的不单单是天赋和文思,还要有钱财,不然也不会寒门难出贵子。”
孙柏闻言便点头表示赞同。
以前他感触不深,毕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自小富庶,让他们去明白百姓疾苦也是有些强人所难。
可自从他去了丰禾郡之后,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认知。
不说旁的,光是他在工厂里面教授算数的时候,便发觉那些以前觉得毫无学习天赋的农户们其实有不少都颇有天资,甚至许多妇人在记账上比男子还要强。
那时候孙柏就去问过他们,为何不好好读书,应考科举,总要比在田间耕作要轻松些。
结果得到的回答都一样——
“家中没有银钱,如何能交得起束脩?没有束脩,谁家私塾都不收的。”
“束脩就罢了,那些笔墨纸砚,我们是一样都买不起。”
“书本也贵得紧,瞧不起啊。”
简而言之,就是没钱。
这对富家子弟出身的孙柏来说有些难以想象,可他真切的意识到,有些路一开始就是对着这些贫苦人家堵上的,上面贴着“此路不通”。
而现在,孙柏结合了刚刚裴仲文和公子筠问的问题,放在一起想了想,很快的眼中就有了光芒:“公子的意思是,若是这纸能兴盛,便会有更多的人可以读得起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