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话刚落,就见旁边路上一辆马车行驶过去,风吹卷车帘,一个人的脸露了出来,心腹来禹国之前是做过禹国的功课的,见了马车里的人,便道:“是云州胥江县令,姓唐,应该是来京都述职的。”

……

腊月二十的时候,从各地回来述职的人基本到京了。

禹国一般是三年一述职,今年正好是第三年。被号召回来述职的官员,都是折青和禹皇亲自过目的,基本都是地方大员,这些人都回来了,聚在一起,自然要相互打探。

其中,胥江县的唐县令,一进京都,就引起了各方的注意,人人都想跟他攀点交情。除掉他的胥江县里有禹国最大的钢铁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最开始它是皇太女殿下圈下来做试点的县——其实直到现在也是,所以总能得到最多的政策支持。

无数的官员都很嫉妒唐县令,称他是全禹国“捡漏”第一人,在那么一个小县,本来就是升官无望了,不出意外,这辈子可能都会是县令,谁知道走了狗屎运,皇太女殿下竟然将胥江作为一个重要的试点地方,不仅如此,她还没换县令!

于是什么政策都要在他那里试点,试着试着,他不就走在前面了么?如今,胥江县又重新规划,将周边的小镇和小村庄也归纳了进去,说是一个县,但是根据级别来说,比穷的府更加富有。

所以,便有人凑上来,想要请他喝杯酒——眼看着唐县令就要升职了——就算不是升去云州其他地方,胥江县的县字,怕也是要取下来,变成胥江府了。

不过,唐县令却清醒的很,他对众人的恭维并没有飘飘欲仙,而是谨慎的很,只敢去自己的好友家里喝了几杯酒,透露了一点点“将要再开一座炼铁厂”的事情,随后,他就一门心思去维系他之前埋下的“情谊”。

比如,他之前对云州来京都那些孩子殷勤备至,在胥江也多有照顾他们的家人,如今他来了京都,总是要跟他们联系联系吧?总是要收回点利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