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农业部派来的三辆收割机,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青河农场。
几个村子,男女老幼万人空巷,纷纷跑出来,瞻仰这些庞然大物。
难得这年,农民们不用像过去那样,顶着烈日脚踩麦秸,一镰一镰地手工割麦。听着轰隆隆的机器声,他们自发地鼓起掌来。
当着所有人的面,赵村长宣布:“蔡知青,经过调查,你作风正派、大公无私,为群众做出了很多贡献,也没有跟任何男同志存在不正当关系!所以公社决定,驳回你的外调申请,你还是留在供销社,继续安心工作吧!”
“蔡知青好样的!”
“我就知道,蔡同志是清白的!”
“是啊,多亏小蔡,咱们才能用上收割机!”
人群里,村民和知青统一立场,都在为她加油、打气。
蔡小菊眼中泛着泪花:“是,谢谢大家的信任,我会继续为人民服务!”
.
校嘉华没关注村民知青一家亲的盛况,她每周去县城的次数越来越多。
一开始,她总是等校大宝和小石头上学了,再晃悠悠地乘公交车过去,往往抵达时,已经快中午。
后来,海厂长实在等不及,一大早就派专车过来,恨不得把他们全家都接进城里。
洗化厂的技术师傅很多,校嘉华无私地分享自己的“化学知识”,谦虚低调,但遇到原则性问题也绝不退让。
半个月后,洗化厂不负众望,在民用洗涤剂的基础上,终于调试、生产出了一款透明洗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