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阜翻过年才四岁, 既乖巧又喜人,而且对救过他的裴家人极亲近,老郭氏极其喜欢他, 每日一睁开眼便盼着崔阜过来,他走得时候更是依依不舍。
日日都有这么个小娃娃在眼前晃, 老人家便忍不住催促起裴君, 让她多跟四公主亲近, 好过含饴弄孙的好日子。
不过她大概是吃了裴君生母的教训, 只在裴君跟前念叨几句,在四公主面前分毫不露,从不提孩子的事情。
裴君每听祖母唠叨,想起四公主腹中的孩子日后能够抚慰祖母的心,便觉得这个孩子的存在又多了一个好处。
而因为祖母的督促, 裴君出入四公主府便频繁了些, 但她请四公主在主院为她收拾了一间屋子, 仅仅忙完公务去住一晚。
两个人见面见得多了, 裴君先前又自省过,对四公主的态度便越加平和, 有时空闲,会推荐她一些游记、杂记,偶尔被祖母要求与四公主一道用膳, 也会讲一讲她在北境所见的山川风貌。
人困囿于一方天地之时, 自然只能想这一方天地之事。
开阔的视野需要读书万卷、识人万遍、行路万里,此间于女子来说,最容易的是读书万卷,最难的便是行路万里。
秦珈许是如今真的困顿,茫然不知前路, 对裴君推荐给她的书都反复阅读,甚至遍观周围的人,选择了老郭氏和阿酒深入接触。
老郭氏年老,阅历深厚,即便只是普通村妇,亦有其人生智慧;阿酒则是因其曾随大邺军跋涉数年的经历,世间女子少有。
老郭氏本就对她亲近,当秦珈问起旧事时,对她几乎知无不言。
阿酒态度冷淡,可她希望四公主明白裴君和大邺这些年经历过什么,那些战场上沉痛的往事,那些年北境百姓的艰难、耻辱,她毫无保留地揭开来。
“当都城里享受着奢靡、安稳的生活时,每一天,大邺军中都有将士痛苦地死去,北境的百姓都在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