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看到这件货想拿,看到那件货也想要,最后杂七杂八的,竟是记满了一整张纸。
“咱们记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呀!”温玉梅看着手里的单子,询问着丈夫的意见。
祝连国看了看,也觉得稍微有点多,不过他们这回本来就是想要试试水,再者说,有之前的经验在,绝对不会亏本就是了。到时候每样少拿点货就可以了,而且有的人不差钱,看到喜欢的还会多买两件。
祝连国真做决定也是很有魄力的,他这回出来把半个家底都带出来了,就是为了多进点货,多卖些钱。
可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他还是懂的,这回进货的大头就放在这个制造厂,周围的小作坊,他们也要去转一转。
在这边逗留了足有一周,最后他们带着三万块钱的货搭上了回程的列车。
对于祝连国来说,这次最大的收获不是这些衣服,而是找到了一个进货的门路。
他们在一个叫陈舒阳的小生产商那里进了足有一万块钱的货。陈舒阳现阶段主要就是做织造厂的跟单可他不想一直跟在大厂的屁股后面喝汤,这样就需要发展自己的客户。
这是个有野心的人,听口音就知道,祝连国夫妇是外地的,就想把这条线经营一下。
两方协商好,陈舒阳把最新的存货样品发过去,祝连国确定要的款式和数量,然后给他打定金过来,等货到手后再打尾款。
温玉梅询问丈夫道:“你说要是那陈舒阳把咱定金吞了,不给发货可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