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荣咧嘴笑起来,赵俊已经跟他说过了,外地来的一个就一分三厘,所以马上开口,“最少得一分三。”
厂长和那个副厂长相视一笑,他们也不是傻瓜,眼前这年轻人显然就知道价格的嘛,“行,只要你们产品的色泽跟你们的样品一样,我们就用你们的。”
“谢谢两位厂长。”刘巧花笑起来特别迷人,其实她高兴得差点要亲张光荣了。
“还有一事,想问厂长一下。”张光荣详细地跟两位厂长说出他的打算,就是在鞋子上面再贴上一朵花,说着还从口袋里掏出几朵金黄色的小梅花,这是他自己用剪刀剪出来的。
那位副厂长觉得行,其实他们厂里的技术人员也正在这样想,因为做出来的鞋子款式老是那几样,看起来有点呆板。副厂长转身从墙边的产品阵列柜里拿出一双童鞋,将张光荣的小梅花贴上去,真的一双鞋子就不一样。
“我看可以呀?”副厂长对厂长说。
还没等厂长回答,张光荣就抢先说:“这小花一朵就五厘。”
“行,就这么办,我们厂一个月差不多两三万个,你们赶得来吗?”
“能,我们的生产量一天最少一千,保证能供应你们。”张光荣喜滋滋地又递上香烟。
两人走出厂门,刘巧花终于忍不住了,坐在车上掩着嘴巴笑,太好笑了,厂长居然认为他们是夫妻。
“光荣呀,走吧,孩子在家里等着呢!”刘巧花嗲声嗲气说完后又“嘻嘻嘻”地笑起来。
张光荣没办法,不过也觉得她天生就是推销员的料,刚才在两位厂长的面前表现出来的沉着大方,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已经很少有的了。
“嘿嘿,其实那些小梅花更有赚头,我在赵俊他们厂里看到随地都扔着一些马口铁的边角料,跟他们厂买废料估计一斤也就两三毛钱,而且那些马口铁一面就是金色的,冲剪出来就是钱。”张光荣先不管刘巧花的恶作剧,怎么样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两人又跑了一家,差不多也就到了中午,刘巧花在后面说:“先吃饭吧,吃完饭逛逛县城,等人家上班了再到最后一家。”
吃饭又麻烦,两人走到挂着“r县饮食服务公司食堂”的门口,看着排价表又叹气,什么都要粮票,吃面条也好,吃粿条也好,反正没有粮票就得饿肚子。
还好食堂门口也有人在卖粮票,有了粮票却也便宜得不行,g省人不喜欢吃面,两人就要了一碗粿条汤。好家伙,一两粮票再加上四分钱,就是一直径大约十五厘米也有二十厘米深的一大碗。两人一阵豪吃,刘巧花吃了两大碗,张光荣一口气就是三,搞得那位站在热腾腾大铁锅旁的女营业员惊愕地朝着他看。
还有比他更典型的,旁边一位老兄不小心掉下一小块猪肉,急忙弯腰捡起,也就跟指甲差不多大薄如纸片的白色猪肉,然后放在嘴边“呼呼“吹了两下,再往嘴里放,美得眯着眼睛欣赏着猪肉的美味。更恐怖的是一大碗吃完了不过瘾,将大碗拿起来张开大口就等着,因为碗里还有油花可以往下滴。
不能笑人家这样,因为肚子饿,很少见到油的人当然不会放过一丁点油花了。刘巧花眼睛朝着一张张桌子上看,跟那个人一样的也不单单他一个,还有几个年纪小的干脆伸出舌头舔着碗。
张光荣能够一连吃三碗不知道羡慕了多少人,满意地打了个饱嗝,反正他们已经有收获了,高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