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通红,小心肝更是“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明知她一个未出阁的小娘子、不该盯着齐大郎看个不停,但却又忍不住想多看模样俊美的齐大郎几眼,似乎这才刚刚打了个照面、银瓶就对齐大郎一见钟情了。
银瓶可不敢让齐大郎觉察到她的异样,于是马上开口答道:“姜婶子的大闺女、朱二娘嫁到我们黄家去了,是我的大嫂!我们黄家和朱家是姻亲,平日里经常往来、两家关系也很好!”
“姜婶子替你们租的屋子也是我们黄家的,所以大嫂才让我带着钥匙在这里等你们,让我先接你们到屋里歇息一会儿、然后再领你们到租的那间屋子去……”
“朱二娘?”
齐大郎知道姜氏改嫁给一个姓朱的男人,但却不知道姜氏改嫁到朱家后又生了几个孩子,于是马上抓住这个机会继续打探朱家的情形:“那我娘膝下有几个孩子呢?除了你大嫂外,其余的几个孩子嫁娶了没有?”
“姜婶子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大女儿就是我大嫂,小儿子朱三郎……”
那银瓶似乎很想齐大郎多说话,因此齐大郎一问、她马上就知而不言,并且十分有耐性的把她知道的、和朱家有关的所有事都一一告知齐大郎。
而齐大郎听了银瓶滔滔不绝的介绍后,才知道姜氏改嫁后、虽然得以在汴京城落地扎根,但其实日子过得比在齐家还不如———姜氏虽然改嫁后再生了一儿一女,但夫君朱三福却早早的就去世了,让姜氏只能独自把两个孩子拉扯长大。
姜氏的大女儿朱二娘比张巧儿小一岁,嫁给了汴京本地一户黄姓人家,儿子就更小了、今年才刚刚满九岁。去世的朱三福给姜氏留下了一间还算宽敞的屋子、和一间不大的面馆。姜氏平日里靠经营面馆维持生计,加上朱三福还留下了不少积蓄、以及大女儿平日里的帮衬,日子倒也算是过得不愁吃、不愁穿。
齐大郎听完银瓶的话后,马上隐约猜到姜氏同意他们兄妹前来投靠的缘由———想必姜氏是想让他和齐二郎帮着撑一撑门面吧?
毕竟姜氏他们孤儿寡母的过日子,少不得会被人轻看或是欺负,家里最缺的就是成年男子。且齐大郎和齐二郎都已弱冠,投靠姜氏后自是不会在朱家白吃白住,且看在姜氏的面子上多少也会照顾才九岁的朱三郎。
第二章 租房落脚
齐大郎几人跟着银瓶进屋歇息了片刻后,银瓶便领着他们去了后面一排房屋,指着一间还算宽敞的单间说道:“这就是我们家租与你们的屋子,我大嫂说这间屋子还算宽敞、隔成里外两间来住人也绰绰有余,所以租金要稍微贵一些、每月得收你们十贯钱。”
银瓶报出房租后张巧儿等人俱是一惊,心想这汴京城的物价还真是高啊!这十贯钱便是十两白银,在泉州一带、足够寻常老百姓过上小半年了!
那银瓶见齐大郎眉头微蹙、似乎有些不悦,马上主动开口说道:“十贯钱你们觉得贵了吗?我大嫂明日会亲自前来和你们签订租约,你们若是嫌贵、到时候再和她商量着减些便是……”
银瓶说着声音逐渐小了下去,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们家的屋子租多少银钱我不大清楚,所以也不晓得我大嫂给出的价钱是不是贵了。我们家也是大嫂当家,这屋子租多少银钱我也说不上什么话、帮不上齐大哥什么忙。”
张巧儿见银瓶自来熟的唤了齐大郎一声“齐大哥”,有些诧异的扫了她一眼,随后站出来替齐大郎应了句:“不碍事,房租一事回头我们自会和你大嫂商量,有劳银瓶姑娘费心了,我们已经没什么事需要再劳烦银瓶姑娘了。”
张巧儿言下之意就是让银瓶回朱家去,银瓶听了自是不好意思再逗留,马上出声告辞,但告辞完一双眼却一直盯着齐大郎看,似乎等齐大郎一起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