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宫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每一丝空气都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禁锢,压抑得众人喘不过气。荀彧孤身而立,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联盟如沙堡般在狂风中逐渐瓦解,心中的焦急似熊熊烈火,将他的心炙烤得生疼。他深知,若不发起最后反击,曹操的分封制一旦推行,局势将再难挽回。
“华歆大人,杨彪大人,诸位!” 荀彧深吸一口气,声音仿若从胸腔深处迸发而出,低沉却有力,在朝堂内回荡。他目光如电,环视四周,眼神中透着破釜沉舟的坚定,“分封制看似有利,然其中隐患重重,若不慎施行,必将引发惊天动荡,危及社稷!” 他的话音刚落,原本嘈杂如集市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像被磁石吸引一般,齐刷刷聚焦在他身上。荀彧微微仰头,眼神中那不容置疑的坚毅,恰似黑暗中闪烁的孤星。
华歆身形苍老却依旧挺拔,缓缓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如钟:“荀大人所言极是。分封制虽能暂稳局势,可长远观之,分封诸王无异于养虎为患,此乃对汉室根基的动摇,更是对大汉数百年传承的背离!”
杨彪紧接着高声附和:“是啊,诸位大人!分封制看似高明,实则与当下局势相悖。汉室虽式微,然百姓心中仍奉汉室为正统。一旦推行分封,民心必乱,四海恐再无宁日!”
曹操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微微皱起,仿若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他并未急于出声,只是静静地聆听着,眼神深邃得让人捉摸不透。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荀彧反击的开场锣鼓。
董昭见状,冷冷一笑,笑声仿若寒夜中的冰棱,透着丝丝寒意。他身为曹操亲信,对曹操的意图了如指掌。此刻,他站起身,目光如刀,犀利地扫过在场大臣,清了清嗓子,声音尖锐得如同利刃:“诸位大人,你们的担忧,我了然于心。但分封制绝非草率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万全之策。此制不仅能稳固当下局势,更能保我大魏长治久安。” 他稍作停顿,目光有意无意地瞥向荀彧,继续道,“分封制并非削弱中央,而是巧妙分权,使各地诸侯相互制衡,避免一家独大,威胁朝廷安稳。这是当下形势下的不二之选,亦是大魏繁荣的必由之路。”
荀彧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他本期望能唤起更多共鸣,可董昭这番言辞犀利、条理清晰的辩驳,让他的反击瞬间显得软弱无力。他暗自握紧双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心中焦急如焚,却一时找不到有力的反驳之词。
曹操见此,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笑容。他知道,自己精心布局的 “分权制衡” 之策已然初见成效。他缓缓起身,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如炬,扫过朝堂众人,朗声道:“诸位大人,董昭所言在理。分封制并非舍弃汉室,而是为更好地治理天下,保我大魏繁荣昌盛。” 他目光特意停留在荀彧身上,意味深长地说,“荀彧大人,华歆大人,你们的忧虑我理解。但请相信,分封制是为大魏的未来着想。我等理应齐心协力,共谋大业,而非陷入无谓内斗。”
荀彧眉头紧锁,双眼死死盯着曹操,仿若要从他的话语中找出一丝破绽。然而曹操的言辞严谨,滴水不漏,让他无从辩驳。
此时,曹丕稳步站起身,声音沉稳有力,仿若洪钟鸣响:“父亲,儿臣深以为董昭大人所言极是。分封制既能稳定局势,又能激励诸侯为大魏效力。儿臣愿竭尽全力,辅助父亲推行此策。”
曹操的目光在曹丕身上停留片刻,点头赞许:“丕儿,你做得很好。你与董昭务必尽心尽力,确保分封制顺利施行。”
曹丕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自得意。他明白,这是巩固自身地位的绝佳时机。他悄然与杨修交换了一个眼神,杨修微微点头,眼中透着坚定与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