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许昌改制风波起

建安十六年,曹军大破马超、韩遂,平定西凉,曹操班师回朝,朝堂之上,论功行赏,一片欢庆之景。谁料,曹操突然抛出一道旨意,声言要迁都许昌,改制图新,此令一下,犹如晴空霹雳,整个许昌城瞬间陷入巨大的震动之中。

荀彧,这位曹操帐下的肱股之臣,汉室的坚定守护者,听闻此讯,顿时呆立当场,手中的书卷“啪”地一声掉落于地。他望着窗外那已然西斜的落日,心中涌起一阵前所未有的悲凉。多年来,他一心追随曹操,本以为是在匡扶汉室,没想到如今曹操竟迈出了这僭越的一步。

“这不是改制,这是谋逆啊!”荀彧喃喃自语,眉头紧锁,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似踏在自己的心上。他深知,迁都许昌,无疑是曹操进一步集权的关键之举,汉室江山恐将在这一举措下,彻底沦为曹操的囊中之物。

与此同时,在董昭的府邸中,却是另一番景象。董昭,这位曹操的坚定拥护者,得知迁都之令后,兴奋得满脸通红,他猛地将手中的酒杯砸在地上,发出一阵畅快的大笑:“哈哈,终于等到这一天了!那些迂腐的世家大族,这下可有他们好受的了!”在董昭看来,削弱世家大族的权力,乃是巩固曹魏统治的必经之路,而迁都许昌,正是这场改革的关键一步。

朝堂之上,风云突变。荀彧挺身而出,言辞恳切,引经据典,痛陈迁都之弊:“丞相,迁都乃国之大事,需慎之又慎。如今汉室虽衰,但祖制不可废,迁都之举,恐伤民心,动摇国本啊!”他的声音回荡在朝堂之上,目光坚定地望向曹操,试图唤起曹操心中那一丝对汉室的忠诚。

董昭却不甘示弱,向前一步,慷慨陈词:“荀令君此言差矣!当今之世,天下大乱,唯有改革图新,方能重振朝纲。迁都许昌,是顺应时势之举,那些世家大族,平日里尸位素餐,阻碍我大魏崛起,此时不除,更待何时?”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大魏的辉煌未来。

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朝堂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官员们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这激烈的争吵,生怕被卷入这场权力的漩涡之中。

曹操坐在龙椅之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场戏,正是他所期望的。荀彧的忠诚与董昭的激进,在他眼中,都是可以利用的棋子。他只需在一旁冷眼旁观,便能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在这权力斗争的漩涡边缘,杨修,这位曹植的谋士,正静静地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心中暗自盘算着:“这改制风波,表面上是荀彧与董昭之争,实则是曹家内部权力斗争的开端。看来,我得为公子早做打算了。”

曹丕,曹操的长子,此刻正独自一人坐在府中,静静地望着窗外那一轮高悬的明月。他的眼神深邃而冰冷,手中轻轻地摩挲着一块玉佩,那玉佩在月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芒,却也掩盖不住他眼中那熊熊燃烧的野心。

“这改制,改的可不是都城,而是人心。父亲啊父亲,你以为你能掌控一切,却不知,这棋局,才刚刚开始。”曹丕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他深知,此刻还不是他出手的时候,他需要等待,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一个能够让他彻底掌控局势的时机。

就在这时,曹丕突然站起身来,大声喊道:“来人,备马!我要去见一个人。”

建安十六年,曹军大破马超、韩遂,平定西凉,曹操班师回朝,朝堂之上,论功行赏,一片欢庆之景。谁料,曹操突然抛出一道旨意,声言要迁都许昌,改制图新,此令一下,犹如晴空霹雳,整个许昌城瞬间陷入巨大的震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