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笄礼与婚礼

兴奋的她拽着李桂香得手就要出门,李桂香轻拍她手”急啥?俺去收拾收拾洗把脸,埋了呼汰让人看笑话嘞!“

她抿嘴憋笑,这李桂香在上水村时天天头不梳脸不洗得,如今在榆州生活这么几年倒是学会注意形象了。

李桂香收拾完自己就跟张老汉说了一声,换做平时他不一定能同意,一个女人带着闺女出去看着不体面。

可眼下他也不好对大息妇太苛刻,难得又掏出二百钱递给她“拿着给兰花买点啥,眼瞅着要成婚嘞,看看有啥再置办点嘞!”

李桂香心里轻哼可面上还是恭恭敬敬接了过来,谢过了张老汉就出屋找兰花一起去街里。

这还是她和李桂香第一次单独出来逛街,这感觉怎么说呢.....很陌生,但也很幸福。

因为她知道李桂香心里是真的有她,对她也是义无反顾得好,或许是她是李桂香唯一得孩子吧,所以李桂香对她才这么好。

男尊女卑得朝代,家家重视男娃忽视女娃,只有李桂香不计较她是女娃。

她主动挽起李桂香得胳膊,旁若无人像现代那些相处极好得母女俩,手挽着手一起逛街。

李桂香僵硬了一瞬很不习惯闺女这样得举动,可看闺女笑得开心,也不晓得咋了她鬼使神差地任由闺女这么挽着她一起走。

出来得早李桂香本来想吃了饭再走,她着急没让李桂香在家吃,拉着她出来就想着要带李桂香下个馆子吃点好的。

松仙楼她不敢去,怕她今个出来得事传到曹家,倒不是怕曹家背着她说什么,就是单纯觉得不想让曹家人知道她出来了。

这几年哪家馆子好,哪家馆子菜品一般,她也听冯叔和阿来说过很多。

中午下馆子,这回她带着李桂香去吃包子,再来上一碗粟米粥也挺香。

李桂香怕花钱死活不想喝,她软磨硬泡下李桂香无奈跟着她来到一家馒头铺,给李桂香要了两个肉包子,她要了一个素馅得,两碗粟米粥。

她想着先少垫吧垫吧,中午还要带李桂香去吃好吃得呢。

别看张家日日卖咸鸡蛋鸭蛋,也有不少进项,隔两三日也会买上一刀肉家里开开荤。

可开荤得永远都是张家得男人和小孩,李桂香还赶不上万叶子呢,万叶子有张大安护着,吃肉这事多少能沾点光。

可李桂香没人护着,张大顺典型只考虑自己得人,所以李桂香在家里能吃到肉得机会屈指可数,偶尔也就能沾点肉沫就不错了。

李桂香狼吞虎咽很快吃光了两个,显然是意犹未尽。她满眼笑意“阿母,你再喝碗粥,一会咱们转转。”她不提前告诉李桂香,就是怕她又老话重提说啥也不吃别花钱得话。

这包子还是刚刚她说自己有存钱,李桂香才跟着进来,李桂香手里就张老汉给的二百钱,还想着给闺女买些东西置办嫁妆嘞。

话说回来她还没好好逛过这榆州城呢,以前每天都忙着挣钱,忙着去酒楼,忙着收拾空间,种菜种地研制吃食。

像今天这样轻松得出来逛逛街,手里有钱又有闲得日子可太美好了,心里是一点压力都没有,轻松得很呐。

李桂香得意思是先去老榆街瞧瞧有啥置办得,她觉得不着急想带李桂香去月亮桥逛逛。

主要是她也没去过月亮桥,只听阿来说过月亮桥很漂亮很热闹的,周边都是青石铺路,河上有不少船只,其中不乏一些卖吃食得小船,可以在上面饮酒赏桥两侧得风光。

她挽着李桂香得胳膊一路奔着月亮桥而去,等她们到月亮桥时,鼎沸得人声,川流不息得人群,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得各色人等,交织成一副流动的画卷。

月亮桥横跨在河面上,桥两边摆满了各种摊位,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售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精美的手工艺品、香气扑鼻的小吃、五颜六色的玩具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河里,数十艘船只缓缓行驶着。船里坐着男男女女,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欣赏着岸上两边的热闹与美景。岸边的人们欢声笑语,有的在挑选商品,有的在品尝美食。

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时间仿佛静止了,人们沉浸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她和李桂香漫步在月亮桥上,感受着热闹的氛围。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一群富家子弟骑着马呼啸而过,行人纷纷避让。李桂香紧张地拉着她躲到一旁,嘴里念叨着可别冲撞了贵人。

这时,她瞥见路边有个卖钗子的小摊,上面摆着许多样式别致的木钗,雕花精美。她心想这木钗虽不如银钗贵重,但别有一番风味。于是拉着李桂香过去挑选,摊主热情地介绍着。她看中了一支雕着梅花的木钗,一问才五十钱,直道这也太便宜了。

当下就付了钱买下送给李桂香,李桂香直喊天爷嘞这也忒贵嘞!可梅花钗插在头发上时,李桂香还是不自觉摸了一把,看出也喜欢的很。

继续和李桂香在月亮桥附近游玩,享受这难得的自由时光,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来的笄礼和婚礼的淡然与从容。

小主,

李桂香这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去过最热闹的地方就是集市还有儿弄街的菜市。

她一眼就瞧出了李桂香的胆怯和好奇,心里头一乐,拉着李桂香就往桥下停船的地儿奔。

李桂香稀里糊涂的,也不知道闺女要干啥,就这么被拽着走。

她挑了条小船,八月的天儿还怪热的呢,舟子光着膀子,戴着草帽,见她俩在自己船前停下,犹犹豫豫地开口问道:“小姑娘,你们是要坐船吗?”她赶忙点头:“舟子(船夫),您这儿有啥好吃的不?有酒不?”舟子一下就愣住了,直勾勾地盯着她和张兰花看了老半天:“俺这儿有河鱼,还有夹人虫,就是螃蟹。酒水也有,就你们俩?”坐船游河喝酒的客人那可多了去了,他还是头一回见着这样的俩客人呢。

她拉着错愕的李桂香,不顾她的反对上了船。

随着船家的划动,小船慢慢驶向河中心。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她惬意地依靠着。

李桂香局促的坐在一旁,哪里有心情欣赏美景,第一次坐船吓都要吓死了。

她转头看向如临大敌的李桂香噗呲一声笑了出来“阿母,这河不过两三丈宽,河水不过一丈高,更何况这舟子都是会水的,肯定不会让你掉进河里的,你看看岸上的人群多有意思。

李桂香白她一眼“俺可没怕!”身子倒是放松了一些。

不久,舟子端上了热气腾腾的河鱼和煮好的螃蟹。那鲜美的气味瞬间弥漫开来。她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肉放到李桂香碗里,“阿母,尝尝这鱼,可新鲜了。”

李桂香尝了之后眼睛一亮,“嗯,这味道真是从没吃过哩。”

两人边吃边聊,她望着远处热闹的岸边,心中感慨万千。酒过三巡,李桂香脸上泛起红晕,倒不似刚刚那么拘谨害怕了,喝点酒心里的话也无所顾忌小声说:“兰花,阿母希望你嫁到曹家能过得顺心,要是受了委屈一定要跟阿母讲。”

她握住李桂香的手,“阿母,我知道的,您不用担心。”

此时,一艘比她们大不少的小船快速驶来,眼看就要撞上她们的小船。船家大喊起来,她抱紧李桂香,紧张万分。好在对面的船及时转向,船上一位大郎探出头来道歉。看到那大郎白净温润的面容,她不禁一愣,榆州城里这么白净的男人她还是头一次见。

而那年轻男子也多看了她两眼,随后船便驶远了。这场小意外过后,她和李桂香继续享受着游河的宁静时光。

酒足饭饱一趟游河之行,连吃带喝才一百钱倒是真不贵,可李桂香心疼的捂着胸口直喊天爷,不得不说李桂香某些时候和王婆子还挺像的。

俩人上了岸李桂香借着微醺的酒劲,见什么都想给闺女置办,奈何只有二百钱买啥都要算计。

她拉着李桂香的手轻声说“阿母,我手里存了一些银钱,还有曹夫人送我的一匣子首饰,我的嫁妆很富裕了,大父给的二百钱你自己留着应个急,或是想买什么就买点什么。”

“那不成,这二百钱是你地嫁妆,阿母可不要。”李桂香自然不能要闺女的嫁妆钱,哪怕闺女说自己有银钱她也不同意。

她挽着李桂香的胳膊柔声解释“阿母,我手里是真的有钱,当初松仙楼的蟹肉粥以及酸崧火锅都是我想的方子,就这两个方子我就挣了不少钱,比起曹家给的聘礼只多不少。所以你真的不用担心我,这二百钱你留着买些喜欢的东西。”

“你说真嘞?”李桂香惊得合不拢嘴,这两个食方子竟然是闺女做的?她咋不晓得闺女还有这个能耐嘞?

存下的余钱竟然不比曹家的聘礼少.....天爷,她闺女也太厉害嘞!

“真的!比曹家的聘礼多很多!”她信誓旦旦的点头。

李桂香瞪着眼睛拍着胸口“俺地天爷,你这死丫头真敢呐?卖了银钱竟敢不交给你大父?这要是让你大父晓得了,非扒了你的皮不成!”

她装傻充愣的嘿嘿一笑,李桂香倒是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存的好,阿母正犯愁嘞,如今你有银钱那咱就不怕嘞,带着银钱嫁过去更体面。”嫁妆的事落了地,李桂香又开始忧愁起来碎碎念“这嫁妆不愁嘞,可俺听说这城里地小娘笄礼都要取字,说是以后用的名字,你说多愁人嘞?俺哪会取字嘞!”

取字?好像以前看书时却有这样的事情,男子到了弱冠之时要取字,原来女子也要取字....."噢,“待字闺中”就是这么来的吧?

张兰花.....这名字心里话太土气了,她还真不喜欢,如果能取个名字就再好不过了。

取什么字呢?母女俩走走停停,时不时在摊贩面前拿起货物看看,她的脑海里都是重新取名字的事。

上一世她叫白芷榕,这一世她叫张兰花,芷榕.....兰花.....

芷兰....结合两世名字的中间字,张芷兰。

”阿母,我的字就取做芷兰可好?”她询问李桂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桂香思索这两个字,她不懂咋取字,可听闺女说芷兰她就觉得真好听。“成嘞,那你上头那日,阿母就给你取芷兰这个字!”

最后俩人买了一匹布,和新梳子,缎带之类的东西,还是她出的钱,愣是没让李桂香花钱,回去看着她们拎了东西就知道花了钱,张老汉又怎么会跟李桂香再要钱呢。

三日后的笄礼,张家一家老小整整齐齐围着院子中央跪坐在草甸上的她。

这时候的女孩子头发都是自然披散叫崔髫,或是将头发束在一起垂在脑后叫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