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官府断财路酸崧新点子

后来连海边上工的李工头听里长说起此事后,时不时也跟着一起抓螃蟹。

抓螃蟹的队伍越来越大,榆州城似乎在几夜之间就兴起吃螃蟹的风潮。

海虫能吃,叫螃蟹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

可松仙楼的生意不降反升,主要是那蟹肉粥实在美味。

好多酒楼也在效仿,可做出的味道总是差强人意,不及松仙楼的鲜美嫩滑。

两个庖丁近日也是喜气洋洋,原因无他,榆州城人人皆知这松仙楼味美的蟹肉粥,就出自这两位肆厨之手。

酒楼肆厨穷其一生做出一道别人无法超越的菜品,那是极其荣耀的事!

虽然两人都知道这方子不是真的出自他们手,可外人不知道,每每见到二人免不了一顿羡慕夸赞。

时间久了二人也就理所当然的觉得,这这蟹肉粥就是出自他们手了,一时间风光无两。

螃蟹成为榆州城内最大的一件时兴热事,导致相熟的人碰见,第一句话就是问“今个吃螃蟹不?”

她很高兴事情的发展,比起没权没势的张家被人过分关注,她更喜欢这种风光被众人分走的结果,起码这样能保证张家人安全。

来城里次数多了,也知道了洗头在哪里买皂角,可惜刷牙的物件还是没有。

除了用盐漱口或是咀嚼柳树枝没有其他办法。

在现代时,她的牙齿在小时候因为吃糖太多,导致龋齿都坏到了牙根,每天疼的痛不欲生。

面部神经痛的她恨不得把脑子劈成两半,那时候她就非常后悔小时候没有好好保护牙齿。

柳树枝咀嚼能起到清洁牙齿,用盐水漱口可以做到消炎杀菌,也只能这么坚持下去了。

张家有了余钱自然要赶紧置办东西过冬的,如今来城里的村里人也多了,里长几户每日都要跟着来一趟。

主要是孟老汉自己也来卖一些螃蟹,张大顺他们自然也能跟着进城了。

这次张大顺买了布鞋,一人一双也是张老汉同意的,纸衣服还有,纸被子又买了几床。

这个冬天能保证一人一床,以往是没有条件糊窗户的,今年糊窗户的纸也买了几份。

麻料买了两匹,家里人的衣服实在破的没处补了。

张大顺哥俩每日换着去拾柴火,可因为没有院子柴火放在灶房里压根放不下。

柴火少了这个冬天根本熬不住,不仅是张家门口都摆放着树枝,这上河村现在家家屋里屋外的都存了不少柴火。

可这些还远远不够,整个徭区的房子都是东西两个屋子,每个屋子的炕最多睡的下四个人,硬是挤一挤还能再睡个孩子。

往年在老家冬天只需要烧一个炕就够用,大家挤在一个屋里也能暖和不少。

可今年两个屋子的炕都要烧,这点柴火杯水车薪压根不够。

咋说呢.....嘻嘻,她干了一件很不讲究的事!

灶房里堆的树枝每天她分多次少批量的收进空间,导致张大顺哥俩每天都觉得灶房好像无底洞,怎么都填不满,每天捡的再多总是不到顶。

哈哈,她感觉好笑,拼命隐忍也很难的好么。

她也是为了家里冬天能有更多的柴火可烧,突然她像是打开了新世界一样,现在上河村家家户户在门口都堆积不少柴火。

天地可鉴她绝不是想据为己有偷他们辛苦拾来的柴火,她只是想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帮他们度过这个冬天。

每天晚上村头村尾一走一过,各家各户她全都没放过,这就导致最近村里人都说怎么捡了这么多柴火就是堆不满嘞?

收进空间的柴火她全堆在竹子楼四周一层层的码高,真可惜她空间里没有树林,不然她也有用之不竭的柴火了。

最近鸡因为吃了竹虫肉是蹭蹭长,那真是膘肥体壮一身力气,连刚买回来的小鸭子都被欺负够呛。

她以为鸡鸭一起圈养能很和平呢,没成想这鸡还挺能欺负人,没办法只能把这群小鸭子带去荷塘。

比起刚买回的时候它们是长了不少,她记得鸭子挺喜欢水塘的,这一大片的荷塘还不够它们玩么?她不着急吃鸭蛋,她倒是盼着多些鸭子,这样才能有鸭绒做衣服。

鸭子嬉水是天性,放进荷塘都不需要学习它们就会游来游去。

目前空间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容器里了,最后只差一个她需要的泡澡桶了,荷塘的水她不想用来泡澡,虽然扒开荷叶瞧着荷塘的水很清澈,但想想之前扔进去的鱼她还是心里有点......

最好的是用山泉水,这种水是流动水,目前没发现哪里有山泉水。

但这并不影响她继续据容器,直到秋末到来时她已经据好了四个大容器。

所有容器并排放在竹楼一楼,看着井井有条闻着香味浓郁,让人闻着就神清气爽。

酸菜已经腌制好了,她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做一个酸菜炖五花肉,那就需要八角这样的东西,不然炖出来的酸菜味道不会太好吃。

小麦成熟了,她也收获了一大片小麦,这要用石磨磨一磨就是面粉了。

小主,

买石磨之前她需要先买个独轮车,用木头制作的运输东西都不便宜,一辆独轮车要两千钱,相当于现代两千块钱买个独轮车了。

石磨两百蚊,这东西超重的,放在独轮车上她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推到隐秘的胡同里,不禁长呼一口浊气,擦了擦额头的汗将车和石磨都收进空间。

她按着铁锅的大小买了几个蒸笼,等她研磨出面粉一定要蒸几锅白胖胖的大馒头和肉包子。

大料这东西要去药房买,这药房却在城门进口的右侧。

榆城的布局是外城门进来走不到半个时辰就是内城门,内城门进入正中间的街道叫做老榆街,是吃食酒楼,卖衣服布料,首饰珠钗,茶馆之类娱乐的一条街。

城门进入往左走两刻钟的街叫做儿弄街,专门卖菜,肉类,家禽,铁锅,瓦罐,饲料,活得猪羊,一些低价的手工鞋子,布料都有。

城门进入往右三刻钟不到的街称为珠玉街,就是药房,书肆,文玩字画,青楼小馆,装修更加奢华的酒楼,学堂都在其内。

不管你从哪条街道从头走,都能绕到其他两条街,而三条街的街尾连接一道月亮桥,桥下的河不算宽约莫两丈有余,河上会停泊一些小船,供一些客人坐船游玩吃喝。

三条街的左右两侧,甚至月亮桥附近有很多居住的房屋,生活的都是普通百姓。

而过了月亮桥就是真正的富人区名为“长乐街”,听说那边住的都是达官贵人,也有很多酒楼,学堂,青楼妓馆,听说一道普通的凉拌胡瓜都要五十文一份。

贫与富,贵与贱就这样被一座月亮桥分成两半。

听说那边住着的大多都是将军,军官,有官职,巨富的商贾和一些有权势的人,老百姓戏称桥那边叫月宫,嫦娥才会在月宫那样的仙地生活。

至于为啥不叫天宫?可能是怕惹祸上身,毕竟天子在盛京呢,盛京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天宫吧。

因为要去珠玉街她特意回空间换了一身干净的新衣服,人靠衣装马靠鞍,那珠玉街大多是有钱或是读书人,她不想去惹麻烦,穿的破破烂烂怕遇见个心理变态觉得她好欺负。

同样是白天,这里比老榆街可热闹多了,人来人往。

学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学生们在先生的教导下认真学习。药房里弥漫着草药的香气,医师们忙碌地为病人抓药治病。

青楼小馆中,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歌女们的歌声婉转悠扬,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欣赏。茶舍里,人们悠闲地品尝着茶香,谈论着天下大事。

文玩字画店里,各种珍贵的文物和字画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这条街道充满了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

找到一家药房买了大茴香,这东西不便宜五十钱才得一两,还有花椒这种东西价格也贵的离谱。

以前看书听说吴茱萸这东西可以代替辣椒,她也买了一点想着回去试试。

药房卖的这些东西都是当季新鲜的,这倒是让她很惊奇,不像现代基本上卖的都是晒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