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随着长袍轻轻摇曳,既有着母仪天下的威严,又不失女性的温婉与细腻。微微抬手,示意王莽免礼,那双手虽已略显岁月的痕迹,却依然白皙细腻。
王政君轻轻在坐在上大位,眼皮微微抬起,随后开口:没想到我王氏竟然会出这样的人才,声音柔和而富有磁性,既带着岁月的沉稳。
臣哪敢算得上人才,只不过懂得一些儒学,愿为陛下分忧,王莽用低调的语气。
王政君整理一下袖子双手交叉,再问道:你的母亲还好吧,接到长安城了没有。
王莽回答,已经到了长安城,安置在宅中。
王政君点点头,对这个侄儿是满意的,对母亲孝顺,还师出名门,最后叹了口气说道:,你的父亲早世没有封侯,我有机会跟陛下说一下。
王莽诚惶诚恐回道:,我父无寸土之功,怎敢封侯,请皇太后收回成命,待我为朝廷效力,有了功劳,在封侯不迟,才没有辱王氏威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政君含笑看着王莽,说这些话在试探,现在族里的年轻人个个浮躁,只想坐享其成,一时间非常欣赏王莽难得罕见的为人低调踏实。
之后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聊了起来,聊到元城的父老乡亲。
殿内气氛渐趋轻松,王莽适时地插入几句在长安所见所闻,言语间既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赞叹,也不乏对元城深切思念,两者交织在一起,让王政君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的笑声。
王政君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弧度,缓缓道:你的年纪跟陛下差不多,说话既谦逊又不失风趣,跟在他身边,什么该做的事,什么不该做的事,又多加劝导。
王政君对儿子是了解的,虽然现在国事繁忙,但压抑不住他那贪玩的本性,有个自家人在跟前,也好歹能向自己说。
王莽也明白王政君的意思于是说道:臣定当全力辅佐陛下,为皇太后分忧。
宫女走到王莽前面,拿着盘子上面放着令牌。
王政君说道:,这个令牌可以随意出入皇宫交给你。
王莽回道:,臣哪敢受此大礼,
王政君摆手:,都是自家人,不要拒绝。
臣谢过皇太后。
王政君满意的露出笑容,今天的心情不错,已经很没有这么高兴过,说到元城心里不由自主产生思念之情。
一名头穿戴孚帽,身穿浅色长袍,眼光炯炯有神,皮肤下垂,迈着轻微的小步后面跟王莽穿梭在各个之间宫殿,王莽从兜里掏出银子,塞在他的手里,随后问道:,不知中谒者令大名,我们有去那里。
宦官微微一笑回答:,小官宋典,咱们有去宣室殿,面见陛下。
宣室殿内,刘骜一边站立聚精会神看着挂在墙壁上的地图,有点疲劳眼皮微微下垂,手指捏了捏太阳穴,国事多难,先是关中的一场大水,昨夜未央宫还发生余震,还有之前的日食,搞得人心惶惶,心力交瘁。
西域有动荡不安,边境紧急,朝廷上下各说各的导致无法决断,刚登基也是对军事手足无措。
宋典已经带着王莽到了。
刘骜正坐在位置问道:王卿,前往天禄阁帮忙,不知道有什么好建议。
王莽自信的说道:,陛下求书天下,臣有一建议,不如召集天下诸子百家人才,修编大典,将汉国从高祖到至今,奇闻异事,以及工艺农业地理,修编在大典里,流传百世,以显我皇之功。
刘骜闻言双眼骤亮,眼光中混合了惊叹赞赏,王卿此议,实乃惊世骇俗!若真能成此大典,可传颂汉室千秋伟业,实乃功在社稷。
如此巨大的工程,所用的材料恐怕极多,并非天禄阁能收藏的,刘骜沉思了一下自言自语说道。
王莽就是感叹一句,看来古人并非不懂,而是技术限制他的思想,成帝能够任命刘向求书天下,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
王莽从兜里拿出白纸放在他的面前,刘骜手上薄如蝉翼的纸,拿起案上毛笔写下了几个字顿时眼前一亮想通了什么开口:王卿,此物能批量生产。
王莽回答:此乃秘方,由我一人掌握。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