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我等了整整三个月,曹孟德你终是奉迎天子

“雷簿、陈兰者,我之爱将也,久不随侍身边,甚为想念。

此行北伐往救天子,特地将之唤来,乃是为了让他二人有大功于社稷,届时天子殿前,我当为之请封。

且夫雷、陈二人久镇汝南,熟知地理,今欲兵出汝南以攻颍川,他们不为先锋,谁敢当之?”

阎象默然,虽然主公说的看似有那么点道理,但不多,隐隐总觉得哪里不对。

其后二人又详谈于寿春开设学宫一事,如何往请名流,怎样开课教学皆有安排。

以袁家四世三公之名望,致仕养老的门生故吏何其多也。

因此学宫师资倒是不用担心,只要待遇优厚,一一往之请来便可。

反正袁术也不指望他们能教出惊世大才,能为他接下来征伐天下之事,源源不断提供基层官吏即可。

从学宫出来的,等于被打上袁氏门生的标签,总能稍解当下人才悉出世家之隐忧。

......

一番商量,将学宫之事悉数安排妥当,袁术又嘱咐阎象着手命工匠精研造纸之法。

当下距蔡伦改进造纸术已近百年,蔡伦纸也广为流传。

只因其色泽不好,并未能彻底代替竹简、缣帛,取得统治地位,而是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各有所长。

袁术既要兴办学宫,再没有比推出一款品质绝佳的新纸,更能打响名气,受名士追捧的。

虽说他于造纸术上,只有个模糊印象,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制作工艺。

但时下之东汉,已有了改良新纸的基础与条件,事实上就在不久之后的魏晋风流,就有一款左伯纸横空出世。

其纸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其中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更为上品,受当世名流所推崇。

虽然对左伯纸之事,袁术并不清楚,但他深信大力出奇迹,只要肯投人力物力,悬赏天下工匠擅造纸者百十人,造不出后世的宣纸,把蔡伦纸改进一番还不行吗?

而纸的普及,无疑是他未来摆脱受世家提供人才所捆绑的重要一环,以避免重蹈九品中正之覆辙。

......

听闻袁术想一出是一出的又要造纸,阎象眼底浮现无奈之色,颇感头疼。

不过他不仅没有打击袁术近来励精图治的积极性,而是也很快反应过来,一款新纸出世的利益与重要性,当即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