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那齐泰、黄子澄两人的确是读书人,不过连贡院都没考上;而方孝孺,此人的确才能的确出众,在当地一带富有名气。
只是大明有才能有名气的人多了去,想要进入朝堂,光靠名气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到了现在,朱元璋已经不用查这三人来验证黄轩到底是不是后世之人了。
所以,对于朱标说的,反应并不是很大。
相反,朱元璋招了招手,让朱标靠近一些,神秘的说道:“标儿,咱带你去看一个宝贝!”
朱标疑惑的看着老朱,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爹,你这是?”
“问那么多作甚,跟我走就行了。”
说罢,朱元璋拉起朱标就开走。
两人穿过走廊,来到御书房附近。
看着被侍卫里三层外三层围得严严实实的屋子,朱标更觉得奇怪了。
这里面放着什么,需要这样严加看管?
推开房门,就连里面整整齐齐的码着两堆东西。
“爹,这是什么?”
朱标走上前去:“这是粮食?”
只是外面的袋子上写着什么昌两优8号、?升级版百农307。
朱标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哈哈,这不是粮食,是粮种!”
朱元璋拍着堆放的袋子道:“有了这些粮种,不出十年,咱大明就不会有百姓饿肚子的情况了。”
(各位看官老爷,这里的粮种,说的是可留种的)
“真的?”
朱元璋一脚踢在朱标的屁股上,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咱多久骗过你?”
朱标揉着屁股,不敢说话。
心里却不认同老朱的话语。
去年大明粮食共计石,但一部分要收入仓储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大明各处都有灾害,还要调集粮草去救灾。
很多地方的百姓一日只能吃两餐,甚至一日一餐。
当然,并不是百姓手中无耕地。
相反,现在大明百姓手中的耕地不少。
一口五口之家,耕地最少的都有二十五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