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多小时后,许大茂已经回到了宝安县,准备坐最早的一趟班车去广州。
在这交通不便的年代,去一趟香江实在是太麻烦了,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应该是六十年代最后一次香江之行了。
到了广州,立马坐火车北上,准备去往韶关钢铁厂招待所指导工作。
晚上8点多,许大茂已经到了马坝镇,从火车站来的路全是走过的,看起来十分熟悉,这也算故地重游了。
这时候跟上次串联的时间差不多,依然处于汛期,路上那座用木板搭建的汛期桥依然静静地横在那条没有名字的溪流之上。
看到这座桥,就想起了第一次和尤凤霞的“肌肤之亲”——当时小丫头不敢上独木桥,后来背她过河来着。
那会好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现在看来这一年还是有所发育的。
从那次背她过桥之后,她的态度好像就有了些许变化,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亲密,也越来越依恋了。
打着手电筒跨过了狭窄的木桥,离招待所就不远了。
路上趁着没人,把空间里的行李箱拿了出来,在手上提着。
前面就是招待所了,走近拿手电筒一照,院门口的围墙上贴着红底黑字的标语:热烈欢迎许大茂同志莅临指导工作。
可能是太晚了,又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来,门口连一个迎接的人都没有,有点寒碜。
挺巧的,招待所前台接待的还是上次那个姑娘,她早就知道招待所接待的第一批串联者的队长就是许大茂。
“许主任,欢迎,本来以为您下午就能到呢,咱们这招待所可是蓬荜生辉啊!”
许大茂环顾着四周,随口道:“火车晚点了几个钟头,这里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
他这话的本意是环境没变,那姑娘倒挺会来事,语气略带巴结。
“您来了,不就马上要改变了嘛,在您的指导下,咱们招待所肯定会越来越红火。”
许大茂对这种奉承话已经免疫了,直接问有没有经营报表,晚上睡觉之前可以先研究一下。
虽然来这里指导工作是个由头,看起来还有些荒唐,但既然下了通知,就得顺水推舟,把这当成一件正事来完成。
整个韶钢加马坝镇的居民一万多人,市场还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