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姑奶啊,虽然说嫁到城里了,但是这心里一直都想着赵家庄的。
那时候你还小,就这么高一点点,肯定不记得了。
你家姑奶每次找我们进城,都是给我们出挣钱的的主意。
那时候已经是八十年代了,也开始包产到户了。
大家是能吃上饱饭了。
但是这吃饱饭和吃好饭那还是有区别的。
你说,顿顿有肉,和每天稀饭玉米饼子,你想吃哪样?
玉米饼子是能填饱肚子呢,但是这吃多了,连蹲茅房都困难。
谁家不想顿顿有肉?”赵金富问道。
赵丙超点点头。
没错,是这个道理。
小时候,家里是能吃饱没错,但是他们这些小孩还是每天都扒着过年过节的,或者说家里来亲戚。
只有那时候,家里才会去镇上买点肉菜什么的。
他们这些小孩才能沾点荤腥。
当然了,他们过生日那天,奶奶会给过生日的人煮上一碗面,然后面上面放上一个水煮蛋......
那时候的鸡蛋真的香......
“你姑奶和我说,大家平时干完农活了,不能闲着。
哪怕是随便干点什么都行。
只要勤快了,就能让家里的老人孩子吃上肉。
我也这么带着大家干的。
别的庄子闲了,我继续带着大家干活,什么活都干。
你姑奶那时候真的帮了大忙了。
给赵家庄弄了个卖菜的铺子。
这样一来,赵家庄再也不用像别的农民去城里卖菜那样,路边把菜一摆,等着人上来买。
很多时候啊,这菜基本上是卖一半,扔一半。
有了铺子卖菜多好,省事不说,卖的价钱也好。
大家赚到钱了,这时不时的就能买上一斤肉回家解馋。
你说,这日子过的比别的庄子舒坦,大家能不向着你吗?
这样一来,大家就更会听我的。
我再带着大家干活的时候,是不是更容易了?
这叫什么?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