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夜晚,星光璀璨。
在总装基地的核心区域,一间宽敞的实验室内,李长生和核心团队的成员们正在进行最后的组装工作。
";光源系统连接完毕,";一位工程师报告。
";光学系统校准完成,误差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另一位工程师说。
";机械系统运行正常,所有运动部件工作平稳,";第三位工程师补充。
李长生站在这台庞大而复杂的设备前,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战,数百个分散生产的零部件,终于组装成了一台初具雏形的光刻机。
";好,现在进行最后的功能测试,";李长生下令道。
工程师们各就各位,开始操作这台神秘的设备。
随着一声轻微的嗡鸣,光刻机缓缓启动了。光源发出耀眼的光芒,通过复杂的光学系统,最终投射到一块涂有感光材料的硅片上。
几分钟后,硅片被取出,放入显影液中。
当它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硅片表面清晰地显现出了一系列微小的图案,这些图案肉眼几乎无法分辨,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
";成功了,";李长生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我们做到了!";
工程师们面面相觑,他们这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在制造一台能够在硅片上刻画微小图案的设备。
但这台设备的真正意义,他们依然不甚了解。
李长生拿起电话,拨通了赵刚的号码:";赵局,请通知领导们,我们准备好了,可以进行演示了。";
……
两天后,一个雨后的清晨,五辆漆成深色的轿车悄然驶入总装基地。
车上下来了七位神情严肃的男子,他们穿着朴素的中山装,没有任何标识,但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的气场,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不凡身份。
这些人是专程来观看";曙光工程";的成果展示。
他们对这个被赋予厚望的秘密项目,既充满期待,又心存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