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起点 第七回 老友相逢

大红山轶事 青山翁 5917 字 21天前

蒙克问我;‘看有什么特别吗?’

我说:‘没有,长得都一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

蒙克马倌说:‘你在仔细看,它们的主叶是否朝着一个方向展开,并且长的比较矮’。我这才发现,果然如蒙克所说。

他指着叶子伸展的方向说;‘这个方向就东南方向。因为小草总是向着太阳升长生。这些小草和我们家的基本一样,说明我们快到家了,马上就会听到狗叫了’。

还真是这样,我们向前没走多远,就听到蒙克家的狗叫啦。

“蒙克知道你有指南针吗?”我问。

“知道,他说,‘这个玩意儿好,’可确定家的位置,蒙克的方法好用”郑顺肯定的回答。

“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智慧和得出经验,是无价之宝,不可小嬉。”我感慨道

自古以来,智慧便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如同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真理的大门;它又如同一盏明灯,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智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思维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渐凝聚而成。当我们沉浸于知识的海洋,思考着世界的奥秘时,智慧便如同涓涓细流,悄然汇聚成磅礴的力量。

思维是智慧的摇篮,它孕育着无尽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思维的引领下,人类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文明成果。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革新,从哲学的深邃思考到艺术的瑰丽表现,无一不是思维与智慧的结晶。

然而,思维并非易得。它需要我们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不断学习。只有当我们敞开心扉,拥抱未知,才能在思维的海洋中畅游无阻,领略到智慧的无限魅力。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思维是灵魂的翅膀,智慧是翅膀上的羽毛。”只有拥有了这对翅膀,我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在追求智慧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智慧并非一己之力所能及,它需要在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完善和提升。正如古人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汲取他人的智慧,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思维内涵。

在暮色的掩映下,辽阔的草原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郑顺一声高亢的呼喊划破了宁静:“狐狸!”紧接着,他如同离弦之箭般策马疾驰,朝着那只惊慌失措、仓皇逃窜的小生灵追去。

我,仅骑过三天马的新手,骑在高依莫勒背上,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措手不及。高依莫勒似乎也被这紧张的气氛所感染,未等我发出指令,便猛地向前冲去,几乎将我甩下马背。我慌忙抓紧缰绳,努力稳住身形,心中却是一片慌乱。

眼看着郑顺的身影在暮色中渐行渐远,我只能无奈地放慢脚步,朦朦胧胧地欣赏着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郑顺的身姿轻盈而矫健,仿佛与马儿合为一体,他们共同演绎着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戏码。我在心中暗自惊叹于郑顺的马上功夫,更佩服他过人的胆识与智慧。

高依莫勒似乎感受到了我的失落,它委屈地长鸣一声,似乎在抱怨我的笨拙。我轻轻抚摸着它的鬃毛,试图安慰它。然而,我的目光却始终无法从远处的郑顺身上移开。

小主,

就在我沉浸在这场追逐的奇观中时,高依莫勒突然加快了步伐。我回过神来,发现我们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我心中一阵焦急,生怕错过这场精彩的追逐。于是,我轻轻抖了抖缰绳,示意高依莫勒朝着郑顺的方向追去。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来到了一个高高的山丘之上。远远地,我看到郑顺正站在那里向我招手。我心中一阵欢喜,连忙催促高依莫勒加快步伐。当我们来到郑顺面前时,他的脸上已经挂满了得意的笑容。

“你怎么不追?”郑顺笑着问道。

我垂头丧气地回答:“技不如人,没办法追。”

郑顺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道:“这算个啥?凭你的悟性,几天功夫就能学好。”

我无奈地笑了笑,没有说话。这时,我注意到郑顺身边并没有那只狐狸的身影,于是好奇地问道:“狐狸呢?”

郑顺笑了笑,回答道:“跑啦。”

“是你放跑的,还是你没追上?”我追问道。

郑顺想了想,回答道:“都有吧。”

接着,郑顺向我讲述了他与那只狐狸的较量。原来,那是一只小狐狸,它虽然狡猾,但在郑顺的追逐下还是露出了破绽。郑顺原本有机会追上它,并捕捉它。但他却故意放慢了脚步,让小狐狸得以逃脱。

“为什么要放它走?”我好奇地问道。

郑顺笑了笑,说道:“这只小狐狸太聪明了,我不想伤害它。”

我听着郑顺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默默地点了点头。

郑顺接着向我讲述了一个关于猎人和狐狸的故事。他说前几天蒙克告诉他,有个外地猎人在这片草原上埋了一个夹子,上面放了许多诱饵。然而,当猎人两天后去检查夹子时,却发现狐狸不仅将诱饵全部吃掉,还将夹子掀翻,并在上面留下了尿和屎。

“哇,这是真的吗?”我惊讶地问道。

郑顺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千真万确,是蒙克亲眼所见。”

我感叹不已,这只小狐狸的智慧和勇气让我深感震撼。它不仅成功地逃脱了猎人的陷阱,还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猎人展示了它的智慧和力量。

郑顺看着我惊讶的表情,笑了笑说道:“这就是动物的智慧,它们并不比人类逊色。”

我认同地点了点头。

夜色渐渐降临,我们骑着马儿缓缓行走在草原上。微风拂过面颊,带来一丝丝凉意。我抬头仰望星空,星光璀璨。我感觉到了别样的宁静和祥和。居然忘记了我们在赶往蒙克家路上。

在那遥远的蒙古高原上,我与郑顺策马而行,远方,冉冉升起的炊烟,带着星星点点的火光,在灰暗的天空下缓缓飘向天际。蒙古包在炊烟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神秘而庄严,如同那古老而深邃的草原文化,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那就是蒙克的家。”郑顺轻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我忙从怀中取出那张早已泛黄的图纸,仔细对照着眼前的景象。图纸上的标注与郑顺所指之处,丝毫不差,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一切都未曾改变。

回想起过年那会儿,白雪皑皑。我与郑顺、老书记一同来到蒙克冬营盘的家,如今,绿草茵茵。我和郑顺来到的是蒙克春营盘的家。游牧民族的生活,就是这样随着季节的变换,随着水草的生长而迁徙,居所也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生活,就像这炊烟一样,虽然飘忽不定,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韵味。

我们踏着草地,向着蒙克家走去。一路上,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游牧民族的智慧。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顺应着自然的规律,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在蒙克家,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蒙克和他的家人用他们最真诚的笑容和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我们的欢迎和感激。我们围坐在蒙古包内,喝着热腾腾的奶茶,吃着香喷喷的羊肉,聊着彼此的生活和故事。

蒙克与我并肩而坐,他的眼中闪烁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他说:“这几年雨水充沛,草长得茂盛,我们的牲口也膘肥体壮。特别是我们这些牧马人,生活真是轻松多了。”

他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与喜悦。夏,秋两季,淖水丰盈,马儿们可以自由畅饮,无需我们为它们操劳。每隔十天半月,只需去马群中转悠转悠,将散落在远处的马儿聚拢在一起。看看有无生病的马匹,有无丢失的马匹及可。这个时期我们是最清闲自在的。

我们马倌一年有三件大事必须全力以赴做好,第一件,打马印,剪马鬃。第二件,卖马。笫三件就是这给马灌药驱虫。这几天,我到马群发现,粪便中有虫子,需要给它们灌药驱虫啦。

蒙克叹了口气,又说道:,“有得必有失,这可能也是老天的安排,夏,秋两季让你轻松啦,结果牲口喝上不干净的淖水,肚子里有了虫子。你就得为驱虫忙乎啦。听说大队决定让你当兽医,我们真是高兴坏了。这几年,我们大队一直没有兽医,牲口生病只能请其他队的兽医来,给马驱虫也得请外人来给配药,实在是不方便。”

我低下了头,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我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公社学习期间,张大爷曾重点强调过给马驱虫的问题和它的重要性。

“蒙克大哥,你放心吧。”我微笑着说,“时间由你来定,药物我来配制。我们一起来给马群驱虫,让它们健康,自由地在草原上奔跑。”

蒙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的光芒。高兴地说,那就定在后天吧,明天我招集其它马倌一起来这里。先从这里开始,我们大队共有五个马群,三千多匹马,驱虫是件很繁重的事情按照以往的经验,没有十天半月恐怕完不成。我们还真的抓紧。不然的话会耽误剿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