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场基本上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早已做好准备的官员直接上任开始干活,而此前只是被裹挟其中却并未做什么的官员则是暂时关押,等事情查清之后另行决策。
至于那些人之中可能真的无辜不知情的家眷们,则是在确认真的无辜之后,则是没收财产,被前往其他地区。
这下江南是真的震动了。
原本还能随意出门的百姓都老实起来,就算是白日,也不怎么出门了。
好在事情处理的很快,该抄家的抄家,该迁走的迁走,轩辕靖还同意了澜星的想法,让天然亲和度比较高的官员每日去与民间百姓解释情况,加上这次随行官员里还有早几年调回京中的父母官赵大人,百姓们也没惊慌多久就安定下来。
赵廉在江南的风评可是相当不错,不过风评最好的却是他的儿子,赵梁吉。
赵梁吉当初来到江南之后,就十分认真的完成小澜星安排的课业,即便隔着一段距离,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京中情况十分关注。
他本来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又在跟着赵廉来江南之后,在父亲身边近距离观察江南官场,心眼子那是与日俱增。
官场的侵染是很可怕的,而江南的隐患并不是这几年就形成的,而是在更早的时候。
好在赵梁吉父子俩都不是那种一根筋的人,况且他们来此的目的便是如此,父子俩很快就融入了这片官场,获取了他们想要的信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另一边,赵梁吉也从京中传来的消息中,意识到了自己这位小师父想做什么,会做什么,竟然在没有小澜星的指使下,就不动声色地收买、雇佣了一些匠人、织女。
在小澜星自己想起来之前,赵梁吉就已经开始了改良纺织机的工作,也确实得到了成果。
比起官场上的事,赵梁吉这种实打实影响到了民生的举动,才是这对父子俩在江南颇有民心的根本原因。
你跟百姓说官场上他们干了什么,百姓未必听得懂。
但是你跟百姓说,某某官员之子想法子改良了纺织机,降低了布匹价格让更多人能穿得起衣服——
百姓:哇!大好人呀!
江南是富饶,但不等于江南没有穷人了。
在这个生产力不足的时代,穷人的日子是很难的。
衣食住行处处都受限制,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饥荒年更是可能成为他人的口粮。
朝廷管的话,他们都要看运气能不能撑过去。
朝廷不管,那就更可怕了,每一天都是在向着阎王爷前进。
陛下跟太子殿下一直在想办法给粮食增产,所以淳朴的老百姓就愿意把他们举得高高的,无论旁人怎么妖言惑众,他们都不信。
同理,赵廉与赵梁吉也是一样的。
人如果不穿衣,除非真的一点廉耻都不要,不然是肯定没脸见人的!
更何况,冬日里衣服就是他们御寒的手段呀!
这是必需品!
有这个前提,赵梁吉这一家在江南名望颇高,有他们出面,百姓们在短暂的慌乱过后,自然愿意相信他们说的话。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信他们的陛下了,实在是轩辕靖到底是个皇帝,距离百姓还是太远了。
百姓们又不能近距离与他接触,无法沟通,即便是相信陛下的英明,心中也是会担心的。
而江南的事情解决之后,在离开江南时,轩辕靖也留下了一道指令——令江南官府在江南进行招商,利用江南便利,建造纺织厂。
这件事本来早就该做了,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拖到了如今。
之后的南巡,轩辕靖是在“游山玩水”,轩辕澜星则是走到哪就打流寇、清土匪、解放奴隶……
呃,潮州旁边有个小岛国,澜星说这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的,顺手给收复了。
众臣:太子殿下历史学的比我们精,她这么说一定是对的!
————————————————————————
澜星:内患搞定,我可以出门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