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我大燕,礼仪之邦8

这可是掀起了轩然大波,直接让全天下人都震动了,一大批一大批的儒家学子、大儒从四面八方赶往京城,要去参加那个什么辩论大会,要把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儿狠狠骂一顿!

就算是被陛下直接处死,他们也要维护他们孔圣人!

结果呢?

结果就是,进行了一个月的辩论大会,以小澜星一个奶娃娃一人的胜利告终——从能够寻到的各种书籍内容推断,周朝就是改史了!

因为就连周朝自己记录的史书都有无法解释的矛盾之处!有铁证!

商朝的历史根本不是世人以为的那样!

不少人感觉自己的天都塌了!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不少人偶像塌房了——周公旦!

周公制礼传颂了这么多年,周礼也被不少儒家学子当成了梦想,结果经过了辩论大会之后,不少人猛然发现——周公制礼的结果就是诸侯窃取天子权利,而周公是诸侯而不是天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想到曹操说的那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事情突然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而所谓的周礼,也在这次辩论大会中被太子撕下了表面光鲜的一层皮,露出内里被血肉填充的真实。

周朝第二任周成王是周公旦养大的,继位之后,推行周公旦的“明德慎罚”。

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

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

听起来是不是挺好的?

但问题是,所谓明德,要求天子以德配天。

澜星都不用辩,周成王不就是现成的例子,还是周公亲自养大的呢。

所谓慎罚,先要知道周朝有“八辟之法”。

这种制度规定了八种特殊情况,包括宗室成员、王的故旧、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有功勋的人、高爵位的人、勤于国事的人和先贤的后裔。这些人在犯罪后可以根据其身份和贡献获得不同程度的宽恕或减轻刑罚?。

也就是亲、故、贤、能、功、贵、勤、宾。

排除掉这些人,剩下的什么人?

所谓成康之治,四十余年的不用刑罚,即犯法也不会受到惩罚,这种“盛世”,真的是盛世么?

被小澜星拉出来“鞭尸”的不仅仅这些,而在明了了这些情况之后,如果还有人还想恢复周制,用当时小澜星的话来说,那就是纯坏!是人渣!是历史的罪人!

是要写在史策上遗臭万年的存在!

如果不是小澜星明确说了圣人也是被改过的历史误导,加上那时候知识基本被垄断,又从另一个角度帮圣人说了好话,提出天下大同这个理念是没有问题的,大概不少被辩得痛哭流涕的儒家学子要想不开直接自尽了。

不过既然是辩的周史,而不是儒家,小澜星当时也没放过就在京城的墨家——墨家的天志明鬼也被顺口批了一顿。

虽然知道在春秋时期,墨家提出的天志明鬼,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兼相爱、交相利”,也是想用鬼神之说威慑君王、贵族以及那些恶人,也算是墨子的无奈之举,但……

真有人信啊!

要是这个世界有鬼神,那也就罢了。

但问题是,没有。

那么信这个就纯纯迷信了。

正好当时几乎全天下的人目光都聚焦在了那场辩论会上,事后辩论会上众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记录成册售往全大燕,小澜星干脆就顺口打击了一下封建迷信,不要拖她搞科技树的后腿。

莫先生他们某种程度上算是被误伤吧,毕竟别的墨家子弟不好说,莫先生这一支好像不怎么信这个。

(其实是他们发现了小澜星不信这个,所以……)

总之,在那之后,有关于小澜星性别的问题,再也没人提过。

无他。

之前就是因为有名气很大的大儒直接写文章抨击了这位太子的性别,才有了这次辩论大会的展开。

就这攻击力,要是辩过了也就罢了,偏偏是全线溃败,谁敢惹啊!

至于为什么会从儒家扯到周史,因为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出自《尚书》,是华夏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着作的汇编。

——————————————————————

小澜星:早就想说了,是你们给我机会的话,那我就不客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