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天长地久有时尽(4)

秦霜和宁墨二人带好必要的测绘工具,便一同往山寺的后面走去。

秦霜一路细细地观察着山寺的建筑结构,对宁墨说道:

“你看柱础这里,便能看出先前和清代重修的差异了。覆盆式是先前遗留下来的建筑结构,等清代修复时,便成了鼓镜式。”

所谓覆盆,也就是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为枭线线脚,柱础呈盘状隆起,就像是倒置的盆,所以称为“覆盆”。

宋代关于柱础的雕饰,在《营造法式》同样也有说明,不过山寺里主要是莲花样式,技艺简洁,而又不失精巧大方。

到了明清时期,鼓镜式柱础在官式建筑中较为常见,它不仅起到加固柱基的作用,还具有装饰功能。柱顶石的凸起部分便被称为鼓镜。

宁墨一边走一边看,将一切要点在心中暗暗记了下来。

原主的记忆和本事她也没丢,不过听秦霜她们讲起这些建筑上的讲究和特点,还是觉得受益匪浅。

宁墨先到了大雄宝殿的位置,冲秦霜挥挥手,藏经阁还在靠近后山一些的位置,秦霜还要往后走一走,才能找到。

眼前的大雄宝殿壮丽宏伟,外檐斗拱使用清代“五踩重昂”斗拱,可见是后来重修过,内檐保留部分宋代“偷心造”做法,也就是无横拱的样式。

整个大殿采用采用“七架梁”结构,殿内无柱,使得殿内空间越发显得宽敞。柱础十分粗壮,样式为宋代覆盆式与清代鼓镜式混合。

殿内的释迦牟尼木雕像十分高大,粗略估计都有二十多米高,人在其下方显得格外渺小。

抬头仰望,不仅能看见释迦牟尼神像悲悯的五官,更能看见大殿上方五彩的画栋,描着金色的莲花、云纹等式样。

宁墨轻轻叹了口气。禅隐寺的确因为避世不出,很多建筑结构和古迹得以保留。

可在风波之中,这一切还是会遭到破坏。眼前的雕像,会被狂热的人们劈成小块,带有金漆的部分被拿去倒卖,佛像的香樟木块则被当成柴禾。

至于整个古寺,也在风波中几乎被破坏成了断壁残垣。如今她能看见的大部分的结构,在那时都会被拆得破破烂烂。

整个古寺里的文物典籍被有心者倒卖,无心者烧光。

传承了近千年的文明瑰宝,就那么毁于一旦...

可宁墨不觉得是因为原主他们勘察到这里,并开展调研和记录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