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章 天长地久有时尽(2)

等“风波”结束,国家开始恢复文化建设工作,林秀英的单位组织过好几次在职进修。

前几次,林秀英都以孩子还小,将机会让给了别人,等到最后一次进修,已经是1980年。

这一次,林秀英在领导的推荐下,到了津市的通济大学进修古建筑保护和恢复专业,在职进修期为两年。

在这两年间,林秀英远离了家庭的琐事,远离了丈夫那一堆创作后的手稿,和儿子生不逢时的抱怨——

因为中间的十年几乎中断了学业,儿子的学习搁置太久,自然没能考上大学。

可父母的工作他也无法继承,只能想办法托关系,让别人给介绍进厂子里,或是店铺里,做最劳累的工作。

但即便是这样的工作,也是一岗难求。因此儿子至今还在家中,顺便帮忙照看弟弟妹妹。

人生已经被浪费了太多时间,她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全身心地扑在了课本,还有一些野外实践上。

两年的进修期结束的时候,林秀英拿到了全年级唯二的一份全优成绩,哪怕和在读应届的学生相比,她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

教《历史建筑形制与工艺》的老教师很欣赏她,曾找林秀英聊过好几次,想要推荐她留校任教。

虽然只能从助理讲师做起,但林秀英有经验,人又勤奋,总能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林秀英想到远在南方的丈夫和儿女,十几年的感情,远隔千里的距离,家庭哪儿是那么容易被放弃的选项呢?

最终,林秀英还是婉拒了老师的邀请,回到当地文管所,继续先前的工作。

但她年纪已经大了,中间又耽误了那么多年。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涌入所里之后,林秀英的位置变得更加尴尬。

体力、精力都已经跟不上了,更何况江山代有才人出。她最终还是将重心重新转移到了家庭,在所里平凡地干了几年,便申请了提前内退。

多年以后,儿女已经各自成家,她将孙儿孙女、外孙女逐一看大之后,他们便如羽翼丰满的乳燕一般,纷纷离开了她。

丈夫也凭着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厚积薄发,成为了当代最“大器晚成”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