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大学毕业前夕,于简被人提起来时,名字前面仍旧是长长的一串前缀——
“三中的骄傲,历史以来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全市理科高考第二名,也就是俗称的榜眼,实验高中最优秀的借读生之一,三中和实验高中联名的优秀校友[限量版,仅此一名的那种]...”
想起前尘种种,于简总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对了,她现在已经不叫于简了,她叫于健。
父母给她起名字的时候,因为是个女儿,没怎么花心思,可等于健成年之后,将户口迁到学校的时候,哪怕改名字已经很是麻烦,她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改名字。
她想纪念一些什么。比如像一把出鞘宝剑的陈雪,比如那一把金光闪闪的青铜剑,比如那个短暂出现在她身体里的人...
每当别人说起她的名字,问她,是“健康”的“健”吗?
于健总会笑着点点头,再补充道——
“也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健’。”
每年的校友聚会,于健都会被参加两茬。一次是三中的,一次是实验高中的。
只不过,于健的工作总是很忙,很少抽得出时间参加。
张志等人被从严判处,再加上学校里的不正之风被清理得差不多,班上的同学们学习的氛围也逐渐浓厚起来。
尤其是后来被宁墨带动的,宁墨去了三中之后,同学们都有些舍不得她。每当想起宁墨的时候,就忍不住多刷两道题...
等高考的时候,班上的同学竟然大半都考出了不错的成绩!班主任高老师又再次扬眉吐气了起来。
班级的本科率、重本率暂且不提,光是全市第二都曾在她的班上借读过一年多,都已经出去够她骄傲的了!
毕业十年的时候,学生们再次张罗了一次同学聚会,先是回学校看了看当年的老师们,又在学校附近的饭馆定了位子——
高老师见到学生们过来,也很是高兴和欣慰。
她已经不再年轻了。年纪上来之后,对很多事情也渐渐看淡,抗抑郁的药物已经停了好些年了。
高老师一直没有再婚,将心力再次投入到了事业上,如今已经是副高级教师了!甚至前些年带出的班级,是百分之百本科率!
高老师带着笑意,打量了一圈面前的学生们。她眼角已经爬完皱纹,头发也白了大半,随意地扎在而后。
面前的学生们每年都来看她,她还能分得出他们谁是谁,现在的生活和发展的情况也都一清二楚——
王婧毕业后去了大厂,大大咧咧的性格这些年来也沉稳了不少,已经是销售经理了;
周宁一如既往地优秀,本硕博读完后,留在学校任教了,如今也是“青椒”一枚;
王梓墨勤勉而刻苦,学了力学,现在在国家的科研院所,已经是厉害的研究员了;
张鑫也一步步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站稳了脚跟,是一名优秀的都市白领...
高老师打量了一圈,发现还是没有于健的影子,她已经连续三年没在同学会上见到于健了。
虽说于健也会尽量抽出空,一年回学校看望他们和三中的老师们一两次,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她能和于健见上面的次数还是少之又少...
“于健还在忙工作呢?”
“哎呀,她就是事业型女强人。我们给她发消息,都要好久才回呢!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王婧随口抱怨道,她倒并不是埋怨,而是经常见不到也找不到于健人的情况,已经是常态。
他们也很是挂念于健,但说起来,除了线上大家还能得到于健的回复,线下已经好久没见到过她了。
王梓墨也笑了笑,招呼大家出门吃饭——
校门口最红火的家常菜馆就是他家近些年开起来的。爷爷起初只做些早餐快餐,后来爸爸不忍心爷爷一把年纪这么操劳。
两口子决定回家,帮忙一起干早餐店。早餐店逐渐干出规模之后,王梓墨的父亲也逐渐练了不少菜品和样式,将午餐晚餐也包了下来。
这样一家人虽然累点,但收入却很可观。
如今家常菜馆已经包下了原先奶茶店及附近的两个店面,有楼上楼下两层,前阵子刚装修翻新过,学校里的老师们有时候也喜欢过来打打牙祭。
家里的经济已经不紧张了,但每当说起于健,王梓墨却总是能想起和她做同桌的那一年。有时候想起自己当时的傻态,也不由自主笑起来。
与此同时——
于健正在卧底一家妇幼保健院。这家保健院明面上一切正常,实际上却给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提供“捐卵”乃至“代孵化”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