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淑芬也与两位女老师纷纷握了握手,表达了感激之情。
彼此客套后,便是一番激烈而又热情的让座。
在那个时候,农村对于座位的讲究可谓细致入微。
若是屋内仅有一张桌子,摆放时桌缝必须直上直下,这可不是随意为之,其中大有门道。
靠近供桌的那一方,被尊为上座,那是家族长辈的专属位置,承载着晚辈们满满的敬重;而靠近门口的则为下座,通常是晚辈就坐之处。
上座的左手边,由上往下依次是头座、三座;上座的右手边,由上往下是二座、四座。这四个座位,一般都是留给重要的宾客,彰显着对客人的重视。
至于四个角,被称为加座,一般坐家族成员,或是那些常来常往、关系亲近不容易怠慢的常客。
若是堂屋同时并排摆上两张桌子,摆放方式就有了变化,桌缝得横过来。
此时,两张桌子靠近供桌的一面,同时设有头座、二座,而其他座位相对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讲究了,但大家在落座时,依旧秉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
“吴老师、陈老师,你们远道而来,可一定要坐头座。”王老师热情地招呼着。
吴学栋赶忙推辞:
“使不得使不得,你们才是贵客,应该你们坐。”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谦让,场面好不热闹。
最终因为吴学栋、陈淑芬、陶师傅、吴应凤是远方来的客人,实在拗不过众人的盛情,吴学栋与陶师傅坐在左边桌子的头座和二座,吴学栋戴着眼镜,身姿挺拔,面带微笑,尽显儒雅;陶师傅则憨厚地笑着,稍显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