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天堂百乐门

在宁城叱咤风云几十年的施家,翻了几朵不大不小的浪花,从宁城消失不见了。应验了施祥的四个字:愿赌服输!

上百乐门混的迟早要还。

施祥就是聪明过了头。办了事,顶着一个恶名,成全了别人大富大贵。所以人家就没下死手要他的命。施祥坚持:人生就是要开心呀!不让开心大家就一起去地下。可惜不知道哪一个出的手。害的人太多了,记都记不过来。跑的又匆忙,账簿这种东西都在“百祥号”上。施祥脸垮了,那就是送给强贼机会销毁证物。

组织好水手驾福船,施祥惆怅的望着北方阴沉的海面。两眼一抹黑,顺风一路朝南。碰到过路船只打听,距离最近下南洋的港口在哪里。

泉城?

好,去泉城。

海风吹得众人东倒西歪,靠着一艘破沙船硬是抵达泉城。没有翻船是真的靠菩萨显灵。

操心的菩萨:下次别求了!

菩萨要操心的事情很多,管不到施祥的业障。宁城一大帮人吃饭喝水都在诅咒传销大骗子施祥。他只能逃,滚的越远越好。

从此他乡是故乡。

该追究的还是得追究:“谁对外透露出去的消息?”

“是……是李赞。看他带头和黄胜、吴凡去见主事的头领。他们都在台城外海和百祥号一起走了。”

百祥号?!

兄长施瑞曾经说过“百祥”和“白相”谐音,意义不好。自己听不进去。这次把兄长也从宁城逼走。以后再想兄弟见面就千难万难了。施祥双手掩面。

从前有位写下“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句的李绅,做了朝廷高官后和崇尚奢靡的同僚们沆瀣一气,醉生梦死豪奢度日。吃山珍海味,玩弄杜韦娘,肆意游戏人间。未免引起旁观者的嫉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原诗作者原形毕露,不加掩饰倒向朱门酒肉臭的那一堆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底层劳苦民众的艰辛生活衬托豪门望族的奢侈挥霍和荒淫无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门外的人恨的是自己没有出生在朱门之内。

施祥生在朱门大户里,却偏偏选了一条不正经的路,搞得只能流亡海外。多年后虽然重振雄风,又成为家财万贯的大富豪,在当地呼风唤雨风光无限的,他心中总是抱有多少遗憾。

盛镇县丞邵元通第一任任满,心里也有个遗憾。解决不掉镇上天一下雨就水淹的问题。盛镇地势属实太低。相比周围的望镇、严墓、塍镇、泾镇,旁边有这么一个坑,就别怪邻居不友好。暴雨就洪涝,大雨大涝,小雨小涝成了规律。除非碰到旱灾,大家都没有水。

西白洋七千五百亩水面,晴翻千尺浪。西白洋湖泊甚巨,按理是可以调剂水量蓄洪的。湖面虽宽广,水深却只有一丈。水源来自于西天目,经烂溪而来。想要堵住上游来水则会切断江南运河通航。解决水患的办法需控制上游的来水水量。枯水时引水入湖,洪灾时做好分流。使西白洋湖面水位始终比盛镇标高低两尺余。

只是两省间的事情很难办。治水患还需经平江、禾城、乌程三府共治。县丞这一副小身板扛不起来这么一个跨省跨府的工程。还能怎么办?知难而退。

虽然县丞想做出些乡里称颂的利国利民大好事,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盛镇的富商豪绅们有心出力,无人登高一呼。双方这么一错过,治理水患就耽误下来。

首字圩的治水工程交给老大杜中主持。他手下有一个伍(五人小队)。单靠这么点人要围堰造田,做埽工修筑河堤怕是痴人说梦了。

杜中隔三岔五来抱怨:“毛教头,五个伍勉强可以做事。一伍人只够勘测丈地,估算工程量,排下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