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坟场密语

父亲对自己是真的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贵妇人维奥娜养成了隔三岔五跑去老霍利墓边伤感缅怀的习惯。

这件可大可小的经济犯罪案件刚刚开幕就落幕了。

盛镇县丞邵元通,会稽籍,最是机敏善谋划的一批人。他们在许多衙门出现,活跃程度令人发指。**在历史上有一个名牌标签:“会稽师爷”。

署理盛镇期间,邵县丞负责监督和协助征收田赋、丁银等赋税。此时田赋以 “地丁银” 为主体,将丁银并入赋银,按土地面积和土地沃度征收。

太平天国战后江南地区进行了荒闲空地的清丈与招领,确认地契以便于据此征收田赋。除此田赋之外的附加名目繁多,主要是亩捐。每亩加捐二十文至八十文,有的高达四百文。

太平天国后田赋下放地方管理,地方田赋附加常为正赋的一倍甚至两倍。鸦片战争后因白银外流引起银价高涨,导致田赋征银折价上升,赋银一两由原来折钱一千文升至两千两百文左右。再加上税吏浮收,大户转嫁,小户负担更重。

首字圩的近两百亩水田肉眼可见,躲不掉县丞下乡勘察。

张问远让老二和老四从他们海船账目上转借了些银子,总共补缴三年田赋。县丞睁一眼闭一眼把地契文书给了出面的焦丙。这样一来首字圩也就过了明路,被纳入合法纳税群体。众人各自长出一口气,走路都脚下生风的感觉。

摘掉“反贼”、“黑户”的大帽子,可喜可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字圩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唯一的陆路通道是东边的坟地中间一条小路。几十年来“强盗村”的大名如雷贯耳,早在周边乡里贴上了生人勿近的标签。

张问远他们有心拓地种水田,不用看别人脸色的办法是填湖围田。用圩堤对抗每年春夏两季的雨汛。

这事情交给老大杜中,在村北筑圩堤圈湖面。焦丙的船队从其他地方收集的破砖烂墙,倒进圩堤里,再在上面填埋河泥。围田左右就是耗人力和时间。

毛学旺:前人种树,后人摘桃。

刘继中乐呵呵:多积些家当,总不能出去讨饭。

杜中:不贪多,每次围三亩,一月填出一亩地。

张问远发愁:活干了,还得过官府明路。

东面的村落范围大,这么多年下来死去的人口也多。渐渐的坟场拥挤,已经没有地方可埋。据说有的人家一个坟埋了四五个人,夫妻、小妾都在一处。还有的穷人家是竖着埋下去的。

你们有钱娶妾的,非要把祖坟放在强盗村旁边,不怕风水不好吗?找风水先生点一处好穴,也好荫蔽后代子孙呢!还和穷人家抢墓地。

越有钱越抠门。

比围湖造田更容易的拓地方法是向东,挖掉那一大片不知谁家的祖坟。等闲谁敢这么干,分分钟就酿成大血案。刘继中、毛学旺心里还是存着对亡者的悲悯和对鬼神的敬畏之心。张问远却是对刨坟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