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赤诚之心

古圣先贤当真是一群披荆斩棘、勇敢无畏的先人。他们给后世留下的传世经验不知道是多少人以生命为代价换来。

古圣先贤多少杏林名家因《内经》、《伤寒》而救急治病,怎可因《温病条辨》就不研习经典?

今人因洋人治病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怎可因此而废中医独用西药?

中医的师承如此重要,只依靠看书就成一代名家的松镇徐灵胎不走寻常路。算得上杏林界的异类。世间这样的天纵奇才终究是凤毛麟角。

刘师父要求的一字不错,一字不差,原因很直接:既然没有大智慧发现前辈的不足或者错缺,那就按照前辈的路继续走下去,薪火相传。

正是一代一代中医人们各自不同的历练、师承、感悟、实践,中医百花齐放出现不同的流派和专科。这些着书立说的名医名家给后来者开拓视野,印证所学。后辈研究得法也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成为翘楚。

世家、科班出身的郎中水平百分之九十九比蒙古大夫们高。例外的,民间有“偏方一味,气死名医”的说法。民间方来自于实践经验,往往持方人敝帚自珍,当成金疙瘩抱在手里。漫漫时间长河中,验方失传何其多。

去医存药也好,去医存方也好……郎中、医师不需要执业资格就可行医,多少人因蒙古大夫们误诊错诊加重病情,甚至失去生命。中医被普遍低估低看,恰恰是因为洋人的那一套强行被套给中医。大凡洋人解释不通的,就是不科学的,应该被鄙视的。这悠悠众口,添油加醋传向街头巷尾,居然变成了共识:中医不可信。

只会临场翻阅查书验证病候,不用自小熟记背诵医学经典,理论不能烂熟于胸,还配成为中医吗?

只会用洋法机器、设备检查诊断,丢了祖宗传承的四诊合参,还配称为中医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会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恨不得外科包打天下,数钱数到手抽筋,还配作为中医吗?

医无小事。

松江租界,两百多斤的董思正面目大变。他减掉了一百多斤肉,现在是个身材匀称的中老年人。他为了自己吸食鸦片成瘾的孽子来此求医。

还是称他董什么亲切。

二十年前董什么坐着来金陵送完硝石、煤回程的外地船,逃亡到了赣省九江。他更名改姓,怀揣着日升昌银票,通兑成银两购房,置地产、良田,过上了富家翁的逍遥日子。他也没耽误娶妻生子。有儿有女,人生过得自在。

董什么多年前和楚有财为争夺离他庄外八里外的一片良田不打不相识。楚有财这货贪财好色爱乱结交朋友。董什么愿意和地头蛇来往交好。

吃亏?董什么是什么人?!

今天吃的亏,过些日子就讨回来。你们都知道的呀,宁得罪君子,勿得罪什么人?

嘿嘿,董什么得了富贵还可减肥成功,能是一般人吗。

董什么天天在外面也不知道忙什么,对自己的子女疏于管教。他得知作为接班人培养的大儿子吸鸦片。可惜知道的晚,儿子已经吸上瘾。董什么大怒:天天忙的什么似的,被偷家!

好大儿的狐朋狗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劳资好歹是长辈。你们书院的人个个在劳资眼前拽的二五八万。出来瞎搞什么?聚众吸鸦片?!

清法之战和你们有屁的关系!上阵杀敌的又不是你们,心寒什么心寒?

你们天天吃喝用的都是你们劳资的银子。赔钱赔的什么钱,又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显摆你们有忧国忧民赤诚之心?这东西你们劳资们都没有!

作孽啊。

让他们好好学,就是不学好。董什么看的最清楚,这帮学子们的所谓赤诚之心就是找个借口聚众抽鸦片。其他什么也不是。所以说百无一用是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