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脸红个屎壳郎推粪蛋蛋啊!给你机会你不中用。

蔡小巳和董名山对视一眼,结伴一起出了门。杨青火的账目张问远已经把出进记录,还有东家兄弟们的签字画押都整理在了一处。一张一张核对了三遍,抄录一个总单出来。

积少成多,小船今年出动频繁,拉人载货的一共有七十五次运程。按照两百六十文一趟,该银十九两五钱。

大的傤船一共有十六趟,短途从望镇到盛镇按照包船算,六百四十文一趟,也就十两二钱四分。

一家主顾身上辛苦大半年得二十九两七钱四分银子。有那么三四家日子也能过的红红火火。

至于石家那笔账就更容易算。包船的趟数不算多,每次都现场签了银钱数目,只需加一下即可。货发松江有七趟,共计九十八两。从濮镇、林镇运往盛镇的小船用的多,有五十五趟,一两银子一趟,共计五十五两。这么一来合计一百五十三两。

有了这一家的银子都足够去找当坊掌柜磨一磨价格。毛学旺打心里觉得买一处地皮花大价钱不值当。张问远拍板说要翻新盖房,等着这帮人成亲生子。

蔡小巳和董名山怀揣着账册、回签单分头去那两家主顾门上。焦丙嘴唇蠕动了几下。

望着两个少年人的背影,挺不是滋味的。

张问远行事周密,向来喜欢做最坏推定。万一拿不到回头钱怎么办,拿到一部分怎么办。

如这两家身上都要来欠款,盛镇的房产到位,开春趁雨水前把屋面和墙面整修做好,其他的东西可以慢慢来。总算是结束四海为家的生活。

如要来一部分,当坊掌柜同意赊欠一部分,那么以上的计划不变。

如要不到回款?那不能够!张问远也不信自己东家、石家兄弟做的出。

蔡小巳和董名山分头行动。

董名山去找杨青火兄弟。他们最近无事,经常聚在老三家。杨青火刻意躲着父辈们插手自己生意。硬塞人进来也不行啊!

人多了主意太多,不利于统一思想。

董名山整整衣衫,上前敲门问主人行踪。杨家老三的家离杨青火家也就隔了两家人。

门开了,董名山对着来人满脸堆笑:“劳烦通禀一声东家,江望焦记的伙计来对账问回款。大家都好过个年。”

开门的妇人犹豫了一下,转身进去通报。

不多时,杨青火打着哈哈自己出来:“哟,是你!这大过年的,来讨债可不太吉利。”

董名山赔着笑:“东家我们也不想啊!今日不来哪时候好再上门?实在是手头紧。这么多人张口伸手都要银钱。您行行好,今日对平账目让我们拿钱过年,也赶得上吃一块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青火笑眯眯:“我这一时半会儿手上有些不趁手。再宽限些时日?”

董名山也乐呵呵:“东家说笑了!东家的家大业大,哪里看得上我们跑船这些小钱。只是和我等说笑。”

杨青火心里不喜午饭前就有人上门讨债。只是早就答应焦丙清账,自己理亏在前,也不好发作。

他闷闷的咽下这口气。哼,欠债这就给还了拉倒。工钱能拖就给张问远他们三个拖一拖。卖完生丝,也算有了些身家。这时传出去一个赖账不还的名声,以后还到盛镇讨生意的!

董名山说道:“杨掌柜,来年我等继续尽心跑船。定然不负所托。”

杨青火听他这么一说,顺水推舟自己解围:“罢了罢了,今日就给你们凑凑,把账清了。”

董名山执礼甚工,有古人的风气。杨青火对账清债,给银子时故意扣下张问远和老大、老五的工钱不提。

另一边的蔡小巳发现背后缀了一头焦丙。蔡小巳打趣垂头丧气的焦教头:“焦教头今日就看小巳的口才好是不好,回去好好替我在兄弟们跟前露个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