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杂货铺风波

掌柜的不屑:“陈茶!又弗是新茶!*倷弗想买就滚,弗要在吾铺子里头相骂!别家的陈茶好喝,死到别人家去买好嘞!”

这下把客人都得罪了。小六也跟着一起骂骂咧咧走了。下午少不得在热闹的茶肆又宣扬一波:“杂货铺黑心老板陈茶都有怪味儿,还赶客人。”可巧小六遇到的买茶客人也在茶肆,配合了一通骂人输出。我们要相信高手在民间。骂人从来都是技术活,而且在茶肆这种地方最喜闻乐见。

等张问远都知道了,老四、小六后脑勺各挨了一巴掌。毛学旺无所谓:“老四,二十文的蜡烛卖三十文不错。新周快船路过,你乔装一下去打探找陆平。顺便回来再拿一些过来卖。不过不能多拿,一百根就足足的够了。”

老四答应了一声问他:“下次真卖二十五文?”。毛学旺皱着眉说:“新周的载客路费真贵!蜡烛这货其实不好卖。要卖也得去浔镇、乌程这种地方。进价二十文,少说也得卖三十、三十五文。”

所以二十五文一支都只是顺口哄有钱老太太们的。

小六疑惑:“焦教头他们可以不去抓鱼啊!他们的船大,还可以载客。新周的快船去得,我们的船也可以去得。”

毛学旺眼睛一亮,一巴掌扇到老四肩膀,疼的老四龇牙咧嘴。

“走!我们跑船。”

焦丙他们几个没有什么好打算。他们的依仗就是手里的那条三丈五尺的好船。确实不能老泊在岸边荒废时光。

因为又增加了焦丙四个人,张问远只得问杨青火再租一间房。杨青火家里已经没有空房。他倒腾生丝,库房盖了一排六间房子。冬天反正也没有多少存货,先租给他们一间。

焦丙帮着杨青火送货走过一次盛镇。他认不太清这边的水路。回来的时候杨青火留在盛镇没有一起走,靠着蔡小巳认水路回的望镇。焦丙也对载客、载货很意动,张问远还是出于安全和稳妥考虑,让老四、小六寻生计的同时也在各处打探当地载客载货的进入门槛。

小主,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做任何事业只有门槛精,最后才能进门槛,登堂入室。门槛不精的到了后面就会被迅速淘汰。社会运行规则不讲情面,没有温度。出类拔萃的是一部分人,出人头地的也是这一小部分人。

不公平是常态,因为资源倾向于富集在一起,发挥最大的集群优势。健康的,又或者病态的资源富集方式,导致最后类似的结果。唐僧师徒分工合作,终成不同正果。八戒其实挺有意见啊!梁山泊众好汉拿命换钱,坐地分赃,结果都死了。晁盖、武松、林冲都不愿投降赵官家!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端平一碗水。公正就是付出的和回报成正比。仅此而已。

望镇没多大。老四、小六走了一圈,躲开臭烘烘的杂货铺。当晚众人聚到一起商量,焦丙四人驾船到望镇衙署入籍,登记一个“焦”记客货船籍。船头上打上“江望焦记”,就过了明路。官府留了船籍文书,船上也放了一份。**每年要缴纳船料(梁头税,一年两次)、河捐、堤工捐。另外每一次行船都需缴纳过境税、厘捐。至于到码头脚行还要收什么“过街钱”,“搭肩钱”,酒钱之类的费用,那就只能见招拆招。张问远摇了摇头,走正规的路子这些税捐很让人头痛。

第一次跑松江远路。按照房东杨青火的说法,要点一挂鞭炮,摆香案供三牲。一帮人从善如流,少年们都爱热闹。毛学旺也觉得周告乡邻,讨个彩的好事。焦丙红光满面的,撞到了河边的石跳板这才把船停稳当。张问远有一瞬间觉得这个生意前途不太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