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牍短情长

汉吏 三国小吏 1308 字 11天前

陈宽走了。

站在院墙上,望着一众义从给自己恭敬的跪拜叩首,王苍挥了挥手,众人也起身作揖还礼,而后翻身上马,在一阵烟尘过后,已然看不见半点踪影。

当然,之前他们骑的七尺健马没有给他们,而是让他们骑着副马走的。

冀州虽然靠近并州和幽州两大产马地,但本身出的良马不多。如若让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来去如风的话,还没弄出点名堂,便会被有心人针对,杀人牵马而走。

可尽管是副马,也都是王苍从云中带来的六尺多高的良马!

这些六尺余的良马,皆是王苍精挑细选后留下的,不然也不会特意带在身边,如今用在陈宽等人身上,也不算委屈他们。

没有多做停留,王苍领着典韦下了院墙,自顾的往演武场走去。一边走,心中一边想道。

可能再见陈宽,怕是不知多少年后了...

......

重新走回演武场,此刻正是午时。

虽然还未入夏,但太阳却十分毒辣,晒得人身上发痒!

在西面靠近院墙的地方,一字排开,放了几张坐席和案几,中间的坐席空置,想来应是留给自己的。

而左右两边,分别是荀攸、枣诋坐于右,繁钦、族兄王贺坐于左侧。

望着几人埋头于案牍之间,王苍停下脚步,开始思索起来。

如今麾下的武备不缺,勇将也有不少,但文吏,就只有眼前这几位。若不是去了趟颍川,怕是能用的文吏就只有族兄一人了。

想到这里,王苍突然开始有些思念刘、杜二位士吏,又想起了第五班这位老上司。

作为大汉帝国能将法制与触手伸入到郡县之中的根基,这些刀笔小吏,属实是功不可没!

之前有他们在,倒是也省心。可他们都是有家室的人,不可能跟随自己到处乱跑。

摇了摇头,王苍自嘲的笑了一声,挤进人群,和荀攸等人打个招呼,安坐于坐席之上,自顾的取出木牍,开砚取墨,注水研之。

在将石墨化开的期间,王苍也打眼观察起来。

说来也有趣,想要寄钱寄书回家的,反倒是南匈奴人居多些。

当然,汉人也有不少,但王苍来得晚,汉人义从的的书信已经写得七七八八,此刻正连同钱财堆放在众人身后的墙角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