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在武川镇,当着所有义从的面,好言抚慰一番,又赐予酒肉饱食一顿,并答应会善待其妻儿后,这名老兄弟欣然赴死!由王苍亲自执刀,将其当众枭首,以示杀鸡儆猴!
猴不看,杀猴!
自此,就连呼衍兰带来的南匈奴义从骑也对王苍颇为畏服!
怀着感激的心情,这两名健壮的鲜卑义从骑直接拜倒在地,对着王苍恭敬的磕了几个头,然后脑袋尖尖的,一边牵着马,一边领着王苍一行人往庄内赶去。
看着这些人连马都不骑,就这么牵马步行,脸上笑得和菊花似得,边走还边扭头往后对着王苍露个笑脸,令后者心中愈发满意。
嗯,驯化得不错。
可还没行多远,离这处高大的庄子还有百余歩的时候,一行十几骑的队伍就从厚重的庄门内鱼贯而出。为首那人,正是许久未见的宋宪,同时,高大的院墙上,也跟着长出一颗小小的脑袋,探头探脑的窥探着什么。
见是王苍,宋宪直接从马上跳将下马,神色激动的喊道。
“主公!”
“俺昨夜还梦到了你咧!”
------
1.旋门关:作为洛阳的八道门户之一,其最早出现在史书上的记录应该是东汉初的女大家班昭在途经荥阳时也写过一首《东征赋》: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刘宏在黄巾之乱爆发时,在洛阳八关设置八关都尉。而修建关隘这等事,是个水磨工夫,像那种一夜城,完全无防御能力可言(指战争科技点满的汉代与周边异族相比)。
汉代所用的,大多是夯土版筑,而关隘这类大工程,更不可能轻松完成,故而旋门关存在时间应当不短。这种版筑城墙,现今也留有存在的记录,诸如残存的函谷关和玉门关的主体边是夯土结构。
说明旋门关在东汉前便已经存在。
而历史知名的虎牢关与汜水关也不是不存在。
作为西周的周穆王所牢虎的地方,虎牢关最开始修建的时间应该是晋悼公时期修建的虎牢城。秦庄襄王攻占成皋和荥阳,后秦国在此将虎牢城改修为虎牢关。
但楚汉之事,虎牢关在史料上的名字是成皋关,后西汉时期应该也是沿用之。但到了东汉初,便成了旋门关,而后一直沿用至晋朝。
关于改成旋门这个名字,猜测是不是那位穿越者作的幺蛾子。
前文中所提到的,武牢关,则是唐兴后,为了避讳李虎之名,便改成了武牢关。
根据个人猜想,应该是这一个关隘,多次改名而成。虎牢、成皋、旋门、武牢应该都是在一个地方。
2.关于洛阳周边的水系,诸如伊水、洛水、涧水、瀍水、谷水。
从水经注得知的是,伊水、洛水、涧水、瀍水皆流向洛阳城南。只有一条在洛阳城北,就是谷水。
而谷水在东汉,则是被称为阳渠。其流经洛阳城北,而后被接引至洛阳城中,环绕整个洛阳城,可以说是古洛阳城的生活用水了。
属于一条河,两个名字。
这让我查阅资料时,差点想把书吃了。
当然,水经注上不叫谷水,叫榖水,我真差点把书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