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只是国子监的四门学,李纲几乎发动了所有的力量来帮助柳叶,极力的推广《大唐周刊》。
确切的说,并不是推广《大唐周刊》,而是推广这一期头版头条之中的《三字经》。
长安城,兴华坊官学!
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一千七百余县,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官学。
规模不一,大的可能承载上百人,小的估计有两三个人就不错了。
除此之外,乡间农里也有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的乡塾。
大户人家或多或少也有自己的家学。
这些教学地点,构成了大唐的基础教育网络。
像王积那种能够从蒙学阶段开始,一直教导到足以让人参加科举的先生,实在是太少了。
大多数官学,顶多是将学生教导到蒙学之后,开始初步试着撰写文章的水平,就要前往更大的城市,去更好的官学就读。
长安官学,在许多外地学子眼中,已经是学问的最高殿堂。
至于国子监和弘文馆...仅仅是梦想而已。
没有背景,想要去国子监和弘文馆读书,比登天还难!
二十岁的孙处约已经在长安官学教书三年了。
自贞观二年从国子监的四门学中毕业之后,他就留在了长安,相比于其他的同窗,他要幸运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