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平眉头一皱。
“何以见得呢?”
左奎把需要处理的简牍全都推到一边去,沉声说道:“《大唐周刊》建立之后,一直都秉持着不偏不倚的态度,只要是《大唐周刊》编辑部那几个年轻人看得上眼的文章,都能发表出来。”
“不过他们始终维持着一个平衡,那就是,尽量避免学问上的纠纷。”
“事实上,《大唐周刊》也很少发布这种会引起纠纷的文章。”
“如今《大唐周刊》不仅仅发了,柳叶还鼓励各方学子给《大唐周刊》投稿来批驳,足以见,这都是柳叶预谋好的!”
韩平听得懂左奎的意思。
“可他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左奎嗤嗤一笑。
“当然是为了孔家!”
“现在老夫反而觉得,孔家不一定是柳叶的对手。”
“因为越王殿下在,就证明了陛下也在支持柳叶!”
韩平心头一惊。
“难不成陛下也早就对孔家不满了?”
左奎冷哼一声。
“别说是陛下,就连老夫也对孔家的现状大为不满!”
“仅仅在百年之前,孔家随便拎出一个人来,就是天下闻名的大儒,可时至今日,你再看看他们家什么德行?”
“除了孔颖达之外,剩下的全都成了纨绔子弟,孔颖达的长子孔志玄,身为国子司业,不学无术也就罢了,还学会了欺压同僚!”
“柳家的许敬宗和赵怀陵,不就是这么被他硬生生的逼出来的吗!”
“再者…”
左奎突然闭上了嘴。
有些事情太过于隐秘,最好还是不要让韩平知道。
…
蒙学文章的事情,在读书人之中掀起一种热烈的浪潮。
他们突然发现,被人背地里鼓动去《大唐周刊》编辑部讨要说法,确实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相比于撕破脸皮,用学问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才足够斯文。
于是,不少读书人回到家把门关起来,打算仔细钻研一下李纲先生的学问,又很谨慎的研究了一下那篇反驳李纲先生的文章。
仅仅在第二天,来到《大唐周刊》编辑部投稿的人数骤然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