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按兵不动,一直没有任何表示,卫二虎终于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想和我当面谈谈。
土地爷发了话,我没理由再端着了,开车来到崖畔村,把车停在宝龙矿的磅房旁边,胳膊下挟着两条红塔山,去了卫二虎家。
卫二虎四十出头,早年当过兵,是崖畔村他们那个年龄段,少有的在外面闯荡过的人。
榆树坪矿建矿的时候,卫二虎刚复员回来,因为在部队上入了党,作为青年人代表,被吸纳进大队“三结合”班子,参与了和矿方就征地补偿、村民安置问题的谈判。
卫二虎年轻气盛,又见过世面,而参加谈判协商的其他大队干部,都是上了年纪,一着急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农民,于是把卫二虎推到前面,当了他们的代言人。
卫二虎初生牛犊不怕虎,没啥顾忌,不怵矿方的代表,也不怕县里和公社领导的施压,确实为崖畔村争取到一些政策之外的补偿,在村民中落了个好名声,此后一直担任着村组干部,当过生产队队长,大队民兵连连长,社改乡后,先后担任过村里的治保主任、副主任,后来又连续当选了两届村委会主任。
榆树坪矿投产的时候,卫二虎其实有机会招工,跳出龙门的,但他主动放弃了,留在村里继续当他的村干部。
从这一点来看,卫二虎是有脑子的,没有为眼前的利益所动,看得比较长远。
以卫二虎的条件,招工到榆树坪矿上班,只能当工人,靠力气挣份死工资,还得受人约束,哪有在村里当个干部自在、逍遥。
村干部名义上没工资,只有补贴,收入低的可怜,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其实只要肯动脑子,胆子大点,来钱的路子还真不少。
尤其是崖畔村这种地下有矿,被国家单位占了土地,改变了原来的生存环境,有勒索对象的乡村,村组干部可是肥的流油美差,为了上位,有多少人打得头破血流,闹得和世代为邻的村人结下了死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