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起了头,抛了个引子知道就不打算继续发表意见了,这一次主要是主持会议,对具体的军事规划并不打算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羽自然地接过刘平的话,开口问道:“这一次预计兵力有多少?”
“你觉得多少合适?”刘平想听听关羽的意见,不过他也不是光带耳朵来的。
“某先说一下。”刘平道:“以目前我军的情况来看,云长你最多可以调动二十五万人马,粮草辎重足够支撑你作战半年。”
“极限?”关羽确认了一下。
“对。”刘平一脸认真:“这一次某不说什么不影响民生这样的话了,天灾、地震的,咱们的储备虽然充足,但行军打仗消耗太大。极限就是支撑六个月,超过六个月的话,就要死人了。”
关羽点点头,沉吟了一下道:“洛阳、并州、幽州....打下来且守住的话,二十万大军吧。”
刘平看向了荀封。
荀封今年都六十多了,说实话也干不了几年了。也就是现在没有退休制度,不然的话荀封都该退休了。好在荀封的精神头还不错,看样子还能再活个十年八年的。
“左都督的想法倒是没什么问题。”荀封说话有些慢,但是咬字还算清楚:“二十万大军的确是足够了。但是作战计划要做清楚了,洛阳、并州都好说,幽州可不容易,中间跟咱们还隔着冀州呢。”
“今儿个把大家召集起来不就为了这事吗?”刘平笑了笑道:“就按照二十万兵力的规模,咱们畅所欲言!”
作战会议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开完的。任何一种可能、细节都要推敲清楚。这种战前开开作战会议的习惯还是刘平强烈要求的。目的就是为了集思广益,尽量减少个人能力对大规模作战的影响。
这里的影响包含正反两个方面。像关羽、成长起来的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对大规模作战的影响肯定是正面的,反过来说,一旦他们这些人去世,那么对作战能力的影响就大大了。
这种作战会议,集思广益的办法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灵魂人物消失,而军队战斗力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出现。
当然了,有利肯定就有弊端,两权相害取其轻罢了。
小主,
这里先不说这些,只说这一次作战会议本身。
作战会议一共开了七天多,才拿出来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出来。
首先是人员方面,这一次刘备就不亲自出战了。这一次由关羽挂帅,仍旧分为两路大军,分为南北两路。
北路以张飞为帅,麾下还是他之前攻打函谷关的底子,但是整体作战兵力,提高到了十二万。
之前跟刘备去攻打武关的人、汝州的黄忠,都交由张飞统一指挥。
南路自然就是以关羽为主了,以宛城为根据地,总兵力八万。这样一来,南北两路大军,合计共二十万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