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孙坚的谋划

孙策听闻,顿时欣喜若狂,高声应道:“喏!”

在周瑜、黄盖、程普等人的协助下,孙策迅速投身于作战方案的谋划之中。经过数日的日夜钻研与反复推演,一份详细的作战方案终于新鲜出炉。

简而言之,以孙策亲自率领两万万精锐作为先锋部队,直插江夏;周瑜则率领两万兵力作为中军,负责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行动,同时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前线;黄盖与程普各领一万五千兵力,走徐州直奔琅琊郡方向,做出要收复徐州全境的态势,吸引曹军主力。

同时,吴郡水师则溯游而上防止荆州水师搅局。孙坚则坐镇大本营吴郡,一旦关羽参战,就率领剩下士卒跟水师一起,水陆两路进发,攻打襄阳。

也就是说,如果关羽按兵不动,那就完成战略目标,打下荆州北部。一旦关羽参战,那么就放弃荆州北部,配合孙坚这边,攻打襄阳等地。

这份作战方案递交给孙坚之后,他并没有做什么修改,而是直接用印同意。接着便让麾下开始作战准备。

小主,

当然不会立刻就发动攻击,而是要等交趾和洛阳方面传来的消息。

建安六年,二月初一,洛阳。

刘协在杨彪、荀攸的陪同下见到了孙坚派来的使者虞翻。

虞翻是日南太守虞歆之子,年少好学,志向远大。后来他被会稽太守王朗征辟,担任功曹。孙坚攻打王朗的时候,虞翻则苦劝王朗,避其锋芒,但是王朗不听。后来王朗兵败,也是虞翻护着王朗杀出重围。

是的,虞翻护着王朗杀出重围。这人不光饱读诗书,能言善辩,更是用的一手好长矛。不光如此,这个人还极为擅长步行,自称可以日行二百里。孙坚在平定山越的时候,吃过败仗,与大军走散。

也是虞翻步行,手持长矛,护着骑马的孙坚一路杀了出来。

虞翻对经学造诣颇深,尤其精通《易》学,着有《易注》《周易日月变例》《京氏易律历注》《周易集林律历》等易学着作,其易学研究对后世有重要影响。他还为《老子》《论语》《国语》等书籍作注。

怎么说呢,虞翻就是典型的大汉文人,既能跟你讲道理,也能让你心平气和的跟他讲道理。

再加上他胆气极壮,面对刘协等人也是淡定自若的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听完虞翻的话,刘协有些坐不住了,他等着这一天等好久了。有些兴奋的问道:“吴侯真的要攻打魏国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