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胜利会师

再者,强攻毗耶陀补罗城风险实在太大,那都城城墙高耸,防御工事完备,扶南国必然在此集结了大量精锐兵力。若进攻失败,不仅白白牺牲士卒,还会严重影响整个战局,打击我军士气。

万一反倒让扶南国军队因此打出了自信,激起他们更强烈的抵抗意志,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倒不如稳妥行事,从周边一点点蚕食扶南国的有生力量,逐步削弱他们的实力,最后与大王会师,对毗耶陀补罗城形成合围之势,逼迫扶南国投降,如此方为上策。

这时,赵云开口做出决定:“强攻不可取,还是按照伯达的计划执行吧。”

赵云考虑得更为周全,他深知,自己如今在整个刘备集团中,统兵数量位列前三,且镇守着遥远的南海诸国。他心里明白,若不是有刘平的大力支持,自己早就被调回了。在这种情形下,他在南海诸国这片区域,最大的功劳便是不犯错。司马朗的计划更为稳妥,与赵云的想法不谋而合,自然便被采纳了。

定下行动方向之后,赵云一干人等便围坐在一起,开始详细商讨作战计划。众人各抒己见,激烈讨论,最终决定大军不分兵,集中力量,一路勇往直前,攻城略地。打下城池后,也不派兵留守,直接在当地选拔一些读书人,暂时管理城市即可。

毕竟,后续的治理工作,并非他们这些军人擅长的领域。就扶南国如今这复杂的局势,也不是他们这些军汉能够轻易掌控的,交给当地有学识的人,或许更为合适

建安三年六月底,在赵云的率领下,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已经将扶南国南部除了扶南国国都之外的所有地方都打了下来。随后,大军一路向北推进,靠近了毗耶陀补罗城,在城下安营扎寨,陈兵列阵。

与此同时,刘备大军也历经艰难险阻,终于顺利渡过九龙江,来到了毗耶陀补罗城的北面。两支大军,历经波折,终于在毗耶陀补罗城胜利会师。一时间,战场上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士兵们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庆祝这来之不易的会师。

赵云得知刘备大军抵达后,专门前去面见刘备。在刘备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庄重而热烈。刘备身着战甲,威风凛凛地站在帐中,看到赵云进来,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高声说道:“子龙!好久不见了啊。自你镇守南海诸国,咱们已有许久未曾相见,可把我挂念坏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云赶忙抱拳行礼,身姿挺拔,恭敬地说道:“有劳大王挂念了。子龙日夜不敢懈怠,一心只为大王的大业尽心尽力。”

说完话,他目光快速扫视了一眼帐内的众人,发现有不少人自己都不认识。但他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刘备势力发展迅猛,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他一直镇守南海诸国,未能时常参与内部事务,有不认识的新人升上来,也是情理之中。

“子龙,如今大军会师,对毗耶陀补罗城,你有什么想法?” 刘备开口问道,眼神中透露出对赵云的信任与期待。赵云毕竟是方面大将,在整个南征扶南国的大军里,地位仅次于刘备,他的建议对刘备来说,至关重要,极有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赵云微微低头,思索片刻后,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说道:“末将认为,如今的情况下,我军只需要将毗耶陀补罗城重重包围即可。此城如今孤立无援,没有外援,城内粮草物资有限,坚持不了多久。我军只需耐心等待,待其内部粮草耗尽,军心大乱之时,再发动进攻,定能事半功倍。”

顿了顿,赵云又接着说道,“其实此时,我军可以派人跟他们探一探口风,劝他们直接投降。如此,既能减少我军的伤亡,又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还能让扶南国百姓免受更多战火之苦,实乃一举多得。”

这话一出口,在场的众人都纷纷点头,觉得极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