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抗胡基地
据胡人俘虏交待,在这片广袤的草原深处,八马山下隐藏着一座蒙古人的万帐军城。这座军城规模宏大,拥有上万名身披重甲的骑兵,人口更是超过二十万之众。而这次攻打北安县的行动,正是由这座军城附属的几大部族联合受命而来。
项羽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顿时感到压力如山般沉重。他深知如此庞大的敌军绝非轻易能够应对,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北安县和交河县发出了紧急调兵命令。
交河县的邓茂接到命令后,立刻率领他的青龙军团出发。这支军团以其强大的战斗力而闻名,是交河县的精锐之师。与此同时,以熊氏为首的交河县东部尉也迅速响应,带领辖下各中小势力的青壮们一同前往打胡村。
而就在卓山乡积极调兵支援大罗镇之际,一个果断而明智的决策也在悄然酝酿之中。卓山乡的领导者们深知,要想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从正在交河县城行走的卓山子弟中,精心挑选出了最为精锐的三百六十人。
这三百六十人,无一不是卓山乡的精英,他们身经百战,技艺娴熟,拥有着卓越的战斗能力和无畏的勇气。由卓青龙亲自率领,这支部队如同一支离弦之箭,火速赶往打胡村。
打胡村,这个原本平凡的村庄,如今却成为了卓山乡的前进基地。在这里,这三百六十名精英将经历一次重要的转职——成为骑兵。他们将驾驭着战马,追随霸王项羽一同征战沙场,展现出卓山乡的强大实力和无畏精神。
对于卓山乡的众人来说,上次交河立县之战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他们不仅成功地提升了自己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丰厚的战利品和无上的荣誉。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机遇并存。
因此,当这次接到调兵命令时,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相反,每个人的心中都燃起了一团炽热的火焰,渴望着再次投身于战斗之中,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卓山乡赢得更多的荣耀和胜利。
然而,由于大罗镇那边的局势紧张,卓山乡的众将们无法全员出动。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尽最大努力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前往打胡村,以支援项羽的作战计划。
而打胡村这边,随着后援力量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村庄,在短短六天的时间里,人口就如同吹气球一般迅速膨胀,竟然突破了万人!
而卓青麟所在的后备骑兵,他们一路跟着蔡阳的补给车队是紧赶慢赶,终于在第三天抵达了打胡村。这是一支已经过训练的骑兵队伍,精神面貌是相当不错,他们的到来很快就引起了村民们的关注和期待。
与此同时,卓青龙率领的卓山乡勇也在第六天到达了打胡村。这些乡勇们虽然没有后备骑兵那样的气势,但他们同样充满了斗志和决心。
就在卓青麟和卓青龙的队伍相继抵达打胡村的时候,一场重要的战斗即将在这里展开——打胡村升乡之战。这是一场决定打胡村未来命运的关键战役,村民们都对这场战斗寄予了厚望。
卓青麟所在的后备骑兵,由于他们是正规军,所以顺利地从村长曹变蛟那里领到了心念已久的战马。这些战马高大威猛,毛色鲜亮,让骑兵们爱不释手。
然而,卓青龙所率领的卓山乡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毕竟只是民团,无法像正规军那样直接领到战马。于是,他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向村里购买战马,要么租用战马。
对于乡勇们来说,购买战马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这对于自负盈亏的民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租用战马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战马在战斗中受伤或死亡,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面对这样的困境,卓青龙和他的乡勇们不得不认真权衡利弊,做出一个最合适的决策。
就在这一天,数千胡骑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从遥远的地方席卷而来。他们的马蹄声响彻整个漠北草原,仿佛大地都在为之颤抖。然而,这些胡骑还未抵达打胡村前,就如同被一张无形的大网所笼罩,瞬间被一网成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