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盟会观礼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正迈着轻快的步伐向人们靠近。这个节日对于以农耕为主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在这一天,人们虔诚地祭祀天地,感激大自然的恩赐以及辛勤劳动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而就在去年,交河镇于泥岗乡荒丘举行的会盟之上成功争取到了第二次盟会的主办权。于是,交河镇镇守府便心生一计,打算将丰收节和盟会这两件大事一同操办。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更能够让两个活动相互映衬,增添热闹喜庆的氛围。

待到盟会圆满落幕之时,恰好又迎来了交河立县这一历史性时刻。镇守府敏锐地意识到,这正是一个充分展示各民族乡勇实力与风采的绝佳机会,说不定还能借此吸引一批年轻有为的“小牛”加入交河阵营,为其效力。这般一箭双雕甚至一举多得之计策,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随着一封封精心制作的交河盟会邀请函陆续被送出,消息迅速传遍了交河周边地区。无论是北边繁华热闹的北安镇,还是西边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鹰镇;不管是南边人杰地灵的大罗镇,亦或是东边风景如画的清江镇,都无一例外地收到了这份诚挚的邀请。

此外,位于西南方向的虞蔡乡、回龙乡、卓山乡、大苗乡、胡祠乡、曹林乡等也都赫然在受邀之列。当然,那些隶属于交河镇管辖范围内的众多中小村级势力同样没有被遗忘,他们也都相继接到了这份意义非凡的邀请函。

粗略一算,此次发出的邀请函总数竟然多达五六十张之多,由此可见,交河镇镇守府此番确实是准备大干一场,搞出一番惊天动地的盛举来!

身为巡捕房主事的卓不凡,也收到了上级下达的内紧外松戒严指令。自那时起,他便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每天都会派遣大量的捕快和巡丁上街巡逻,严密监视街道上的一举一动,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可能引发冲突的事件。然而,尽管如此繁忙,卓不凡心中始终萦绕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之感。

在这座日益繁华喧闹的交河镇,表面上看似一片祥和安宁,但卓不凡敏锐的直觉告诉他,在这片平静之下实则暗藏着无数汹涌澎湃的暗流。这些暗流犹如隐藏在深海中的巨兽,随时都有可能掀起惊涛骇浪,将整个交河镇卷入一场巨大的风暴之中。

不仅如此,交河镇所属的各个乡级势力竟然还接到了一道令人倍感压力的聚兵抽丁命令。按照规定,每一乡都需要出动 300 名乡勇和 600 名壮丁,总计 900 人之多!这样庞大的兵力征调规模,对于任何一方势力来说都绝非易事。

单就拿大苗乡为例,一下子就要从乡里抽调走 900 名身强力壮的男子,这几乎等同于把大苗乡所有成年男性的武装力量全部掏空。

倘若在此期间遭遇不测之事,那么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家家户户剩下的尽是些老弱妇孺,根本无力抵御外敌入侵或者应对突发状况。可以说,此时的大苗乡已经处于毫无防备之力的危险境地。

更让人头疼的是,交河镇方面不仅对这些被征调的士兵不负责任何给养费用,甚至连他们平日训练所需的干粮也要自行准备。

虽然官方声称在战争时期会酌情拨付一些军粮以供食用,但日常生活开销则完全需要依靠各自所在乡村自行承担。这种不合理的安排无疑让本就艰难的征兵工作雪上加霜,使得各乡级势力怨声载道。

卓不凡果断地发出了红枫村卓山第五乡勇团全面进入备战状态并且开始大规模物资收储的指令。他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地决定将红枫村作为此次行动的核心基地,并以实力强劲、训练有素的第五乡勇团作为中坚力量。

不仅如此,他还从卓山各个部门精心挑选出最为精锐的战士,同时征调了卓氏家族在交河一带的部分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共同组成了一支规模达 900 人的强大队伍。

这样一来,既圆满完成了镇守府下达的重要任务,又有力地保障了卓山乡的稳定根基,使其不会轻易被他人觊觎或攻击。

而卓山的建筑队也趁着修筑东北角楼这一契机,巧妙地收缩了人力,集中精力对驻地的防御工事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固。与此同时,他们还大大加快了驻地整体的建设速度,使得整个区域的布局更为合理,设施更加完备。

此刻,千针坊里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碌地穿梭于车间之间,手中的针线飞舞不停,一件件精美的衣物正逐渐成型。